例举一下: 1我和我女儿说好几点活动结束。女儿不会拖,原因是,我在一开始就和女儿说。我们再玩十分钟,然后拿手机倒计时。时间一到,手机响了,我们就走了。从第一次开始就这样。就不会有哭闹着不走的状况。 2孩子吃饭,我每天内心数好她吃过的东西,有时去到朋友家或者老人家零食吃多了。我很清楚她还有多少剩下的饭量。吃不下是必然的,那就不吃了。也就不会有逼着孩子吃饭,孩子不停哭闹的问题。 3买东西,出门前说好这次预算给她买什么,我们大人要去买什么。别的东西不买。看再久也不买。所以出门买东西她就直奔主题,我也直奔主题。然后两个人找个地方等妈妈。现在女儿固定零用钱,但有些诸如糖类。我的观点就是,钱是你的,但是这种规定一天不能超一个,生病等时候不可以吃的规则不可以违反。钱是一种力量,但小心使用,不要伤害到自己。)
老一辈强的是养育(但说实话,我的体会是就这个方面,他们也其实有众多误区)。但是说到心理成长。说到教育。说到展望未来人生。我不是不尊重前辈们。但是,就他们的教育背景。里面能有高境界的凤毛麟角。我想现在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专业专业再专业。做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请问,你觉得这个如果是个职业的话,需不需要非常非常的专业呢?别把自己孩子不当回事。去图书馆看看儿童发展心理学。我说实话,我觉得不比我原先的建筑专业简单多少。
我也想告诉那些个想和我说:“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长大了么?老人带孩子有经验”的话的人。你也许没有想过,如果换一种教育。你也许会强过你现在百倍你信不信?以前父辈时候的夭折率和现在孩子的夭折率我劝你去查查,你就不会说老人带孩子有经验了。没出事不代表他们带你孩子的时候就是好的。很多时候,你一直生活在一个风险概率很高的模式里面。自己可能全然不知。科学的养育和教育,最基本的就是把自己孩子放到一个风险更低的概率里。(最常见的例子,给孩子坐安全座椅,不乱窜马路。)
再扯远一点,我虽然强调不要去抢赢在起跑线上,但是。作为父母应该具备做父母的资质。你可以是路盲,可以是不会家务。但请一定要去学会做父母。否则没有权利和资格评论社会各种的阴暗面。因为做这些事情的人的背后绝大多数都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关系。
最后一点,应该、一定、必须是没有谁比你和你妻子更了解你孩子的性格。养育这个事情请不要外包。半路拿回来,绝对捂不熟。就我有限的样本和观察时间来说。就算双胞胎,每个孩子的行为模式都是可以用截然不同来形容。我可以说孩子和孩子的差别是巨大的。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她理解她,不能把握她心理规律的话。累是必然的。因为父母一没有打生下来就和孩子建立足够完整的关系。她不了解你,你不了解她。她不被理解就发脾气,她发脾气了你就烦躁。怎么可能不累呢?不要打、不要骂、要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