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12-2
- 帖子
- 5817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23647
- 精华
- 10
- UID
- 564866
                        
- 妈币
- 15785
- 宝宝生日
- 2005-09-13
- 积分
- 23647
|
首先非常感谢孙老师来到重庆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讲座。
主题就是“完整的成长”
总体来说,今天讲座归来,收获颇丰。当然,个人处境不一样,所以听的感觉和接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所以欢迎大家把感受和收获说出来,这也也许会让大家更加的清晰和明了。
我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对我本人而言,我觉得收获很大,很有帮助,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内疚,又一直在欣慰。内疚的是我想女儿法国太多的脾气,欣慰的是女儿的反应和行为大多符合孙老师的教育行为。所以整个讲座过程,实质上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说说几点收获:
一,生命本身就是应该被尊重的。
这是我们很多人没有做到的,甚至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提升的。所以,我自己理解的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无论她优秀与不优秀,我们都是要无条件的接纳他的。
而不是把我们的意识强加于他。
二,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爱一半有形,一半无形)
这一点我也是很触动的。外在世界我们是看得到的,有形的。宝贝做了对的事情,你会很高兴的夸奖他聪明。
内在的无形的世界:宝贝伤心了,哭泣了,知道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你却不会夸奖宝宝聪明(这一点是我们父母都爱犯的一个盲点)
三,自由是无形的
自由是完全无形的,是创造自己,体验自己,做自己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开心愉悦的事情。
很多妈妈到这里的时候就晕了,那么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有的人会走入两个误区:1,完全的放纵,什么都怕限制孩子。2,茫然,不知道怎么办?到底是适当控制还是完全的放纵?这个度怎么把握。(到这里,也许更多的妈妈期待孙老师在给大家讲如何建立规则感,如何把浙西理论变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四,情绪
婴儿从一个小的空间到一个无形的大空间的时候,靠什么来过度?情绪
情绪没有征服之分,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
我联想到的收获点就是孩子的感统发育问题
五,人的九种层面
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精神胚胎,自我,小我
应该说这是孙老师今天课堂的核心吧,这个环节。
很多妈妈也是在这个环节开始晕了的
这九个环节,孙老师分析的很清楚明了
精神胚胎是整个的核心
所有部分都要听他的指挥。
孩子最先被唤醒的就是身体
身体出了问题-----情绪就会出问题----情绪出问题了感觉就会出问题------感觉出问题了------心理就出问题-----大脑就出问题(认知作出错误的判断)-----精神就会出问题------精神出问题了------就会失去自我-----小我
1,身体出问题。
人首先被唤醒的就是身体,身体被唤醒最关键的就是前六年,前六年,主要是需要我们帮助孩子不断的去运动,只有孩子在动,思维才会发展,孩子不动,思维发展停滞。
我的理解:因此,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就应该帮助孩子发展他每个阶段应该有的技能,帮助他运动,不要限制他的运动,不断操作和体验探索的能力,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充分的刺激,这就是所谓的早教。
如果身体唤醒,刺激没做好,也就是我们的基本技能,运动,比如,抓握,爬行等等没做好,孩子的情绪就会出问题。
2.情绪出问题了
情绪出问题了,首先我们孩子的反应就是哭闹,小一点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可能有其他更过激的举动。然而此时我们家长也许只顾自己的情绪,因此,会面对孩子内心情绪的处理的时候,也许方法不对,也许想当然的处理,也许家长本身情绪不好,太多的可能,让我们强暴而粗俗,或者不重视的处理
因此引发了孩子感觉除了问题
3,感觉出问题了
感觉除了问题,大脑认知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当孩子受到家长不当处理后,孩子会认为:“妈妈不爱我了,妈妈吗不喜欢我了”“妈妈说这个不可以摸”。
4.大脑出问题
大脑认知出问题了,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5.心理有问题
心理有问题了,精神状态就必然不好
6自我
当这些都出了问题的时候,就失去了自我。
如果没有自我,就产生了依赖或者恐惧的小我,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是很多中国孩子的通病。
基本上以上就是孙老师的核心内容。
六,情绪处理
孩子情绪来的时候,一切都要停止。先处理情绪,在处理事情
1,给情绪命名(你现在很难过吗?你现在很伤心吗?)
2,想生气就生气吧(接纳情绪)
3,你需要我陪你吗?
七,情绪的共生
孕期身体与情绪的共生
出生后,妈妈和孩子情绪共生。
也就是妈妈的情绪和宝宝的情绪没有完全剥离。妈妈焦虑,孩子也焦虑。
(这一点我其实有点表述不清楚哈,那个美妈可以补充一下)
后面还分别将了感觉心灵认知等哈,我不列出来了。
总之,孩子从出生,要完全的由身体到自我发展过程,最核心的是精神胚胎,最核心的年龄是6岁前,而最终形成自我需要到18岁。
因此,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对我而言收获很大。
对很多人我想也有触动
但是我觉得这场讲座也有缺点:专业性相对较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心理工作则而言,可能找到了理论的源头。但是队友部分普通妈妈,也许会有些茫然,听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回来以后依然不知道如何面对宝宝,依然不知道如何面对带宝宝的家人。
还有很多婆婆去听的,我估计更是云里雾里。。
所以,如果可以,大家可以组织一场聚会。大家讨论一下,相互里一下,探讨一下,估计更加有意义。
对于下午那场“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我就不敢恭维。不做评价哈。
有点乱哈,大家将就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