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15
- 帖子
- 4093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3908
- 精华
- 0
- UID
- 6455257
    
- 妈币
- 9345
- 宝宝生日
-
- 积分
- 3908
|
老公是东北的,我是重庆的。
幺儿一直在重庆出生生长。在家里老公对幺儿都是说东北普通话。我在对幺儿进行认知教育讲故事教词语也是用普通话。但平时跟幺儿交流一般都重庆话。幺儿是外婆带,外婆在教她词语什么的也尽量用普通话。但也是平时都是重庆话。出去耍,小区各地来的人都多。因此也有普通话也有地方话……
今天早上幺儿起床我就用重庆话跟幺儿说喊她干嘛干嘛。老公就在那里说:讲普通话!
我说我教她东西时候是讲普通话的撒。平时交流是要用重庆话撒。
老公很不高兴说:以后娃儿一口纯正的川普才恼火哦!
我不高兴了:那娃儿就莫交流了!你不可能给她一个真空撒!
老公又说:全国人民都说普通话没说全国人民讲重庆话!真不知道你连什么是对孩子好还是坏都不晓得
我也来气了:你那个还不是东北话,又不标准普通话。〈东北话中好多都不是标准普通话啊:比如:学,她奶奶念“xiao”二声,上街还不是念的“gai”〉
最后我俩不欢而散。
现在想来该跟他说:咱们娃儿该学英语。还说啥中国话呢?全世界还都讲的英语为官方语呢!免得说了中国话以后孩子一口流利的中式英语那就太悲剧了……奶奶的!气死我了!
其实和幺儿说重庆话而不是全普通话还有一点就是她的环境毕竟是在重庆。如果不准她说重庆话无异于把她树立成一个异类,以后不合群。对性格的塑造也是不太好的。其实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很强。现在幼儿园学校也都推行普通话,一个多元的语言环境对孩子不见得是坏事!曾经她奶奶爸爸说要让她学普通话把她送老家去,我不同意的很大因素是孩子毕竟要在这边生长和学习。在那边没有重庆话的环境,她长到三岁回来上学后将也许因为听不懂重庆话而性格孤僻。而普通话在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这样一个多元的语言环境会给她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乐观豁达的性格。
身边有些不少的案例也是孩子送去老家回来后会比较沉默和内向一段时间,也有留守儿童在长大后去到父母的地方出现各种问题的事例。因此三岁前我觉得孩子的生活环境应该和她以后要生活学习的环境一致。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道其他妈妈是个什么观点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