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 依台地而建 仿佛驶来浩浩船队 设计特点
将场地整合为数个台地,建筑依台地而建,屋顶态势与原始地形走向一致,采用“前街后山”的传统处理手法,在有效地解决高差问题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山地特征。同时,利用地块内部高差,与垂直交通有机联系,打造人性化的地下步行系统,形成以商业、停车、步行交通为主要功能的地下空间系统。提出“森林之城”概念,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山水环境立体起伏的态势。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智能遮阳、自然通风等高新技术,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立面以巴渝传统文化中的竖向竹编和草编纹理为元素,强调结构的编织感,配合玻璃幕墙的设置,使建筑外层界面与周围环境交汇。最南端的综合体以艺术飘带为设计原点,轻盈飘逸,办公楼和酒店以船、帆为主体,建筑体形灵活多变,仿佛是从大江驶来的浩浩船队。
解读 谭春联介绍,这个方案以“鱼”为新市场形态构思原点,显示了重庆人面向大江、目视寰宇、心胸广阔、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方案借助山的形态进行建筑空间和高度布局,营造出与“主峰—次峰—低丘”相对应的“超高层—高层—多层”空间形态。同时,对不同高度建筑进行合理设置,形成活泼、灵动的天际轮廓线,使建筑群从形体到气韵均与不远处的山丘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