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98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

妈币
69  
宝宝生日
 
积分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3:1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转--服用益生菌要注意哪些
最近益生菌的话题貌似被炒得很热,有的是做科普的,有的是纯炒作的。其实很反感炒作,主要是因为很多炒作的人手法很低级,所以就不喜欢。其实炒作的好处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有这么一个东西。
再回到益生菌的话题上来,它其实就是对人体有益细菌的统称。既然有益,那么对人类是一大福音啊。可是再有益的东西也要有个范围,这又让我想到抗生素。抗生素是好东西,但是如果滥用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滋生“超级病毒”。恩,思维有点跳跃,还是回到益生菌上来。现在对抗肠道健康,比如便秘、腹泻,益生菌已经用事实告诉大家,很有用了。作用原理就是益生菌的双向调节功能,既可将高的降下来,也可将低的升上去,使用益生菌种的双歧杆菌制剂可以同时治疗腹泻和便秘,使人体恢复正常,这就是调整的作用。写这篇博客前,百度了一下,益生菌。除了详细的说明了益生菌的由来以及广泛的作用外,还强调了三点:其一,不可否认酸奶中含有益生菌,但是含益生菌量有限,而且很多人不适合服用。其二,益生菌菌株存活环境要求高,对生产和包装工艺都有很高标准要求,目前,国内技术尚达未达到为有效益生菌菌株提供保存存活的包装环境。其三,购买时需要认清包装上是否明确标识菌株,如:双歧杆菌 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等,此类产品可以放心购买。
遵循这三大要素,就能判断你吃下去的益生菌是不是有效。而且推荐益生菌的载体最好是片剂、胶囊和粉末。这里还要重点说的是益生菌的保存。
益生菌产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在乳酸制品中的益生菌,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冷藏温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这样会引起里面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由于在成品制作和运输过程中很难保证稳定的温度条件,以及短暂的活性时间。1988年底丹麦的汉森中心实验室生产出超浓缩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直投式酸奶发酵剂(Directed Vat Set, DVS)是指一系列高度浓缩和标准化的冷冻干燥发酵剂菌种,可直接加入到热处理的原料乳中进行发酵,而无需对其进行活化、扩培等其它预处理工作。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活菌数一般为1010 - 1012 CFU/g。这样就可以把干燥的菌种放在胶囊里储存,使它在进入人体后才活过来。
最后还要说益生菌要怎么吃。益生菌产品虽然也可以单独食用,但最佳食用时间为饭后。因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所以饭后饮用效果更佳。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另外,如果给宝宝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益生菌酸奶。特别是有食欲不振、便秘、经常腹泻或消化不良的宝宝,长期选择益生菌酸奶还能调节胃肠功能。但是为了防止喝酸奶后,发生腹部不舒服或腹痛、恶心、呕吐,家长最好选择益生菌粉剂或胶囊。
  
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应多吃根茎类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就等于在肠子里布置一个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多数的益生菌并不喜欢肉类和葡萄糖,如果含益生菌的食品中含有过多的糖分也会降低菌种的活性。

Rank: 6Rank: 6

妈币
491  
宝宝生日
20101115 
积分
356 
顶起,好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2911  
宝宝生日
2011-01-11 
积分
3036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妈币
587  
宝宝生日
2010-12-20 
积分
667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5126  
宝宝生日
12月18日 
积分
2237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币
2243  
宝宝生日
2010-12-12 
积分
1636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转--服用益生菌要注意哪些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