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62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1411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32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16:0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怀孕以后,准妈妈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自己的营养状况了,但是科学的营养摄取方法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为了自己,也为了胎儿,多花点时间了解怎么吃才能吃得好、吃得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摄取各种食物时,有些地方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某一类食物过量而影响了其他类别的食物的摄取量,从而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每天尽量选择不同食物,并经常更换,以达到“均衡饮食”。

      奶类
  提供养分:可提供蛋白质、钙质、脂肪、糖类等。
  食物来源:牛奶、酸奶、奶酪等。
  每日建议量:1~2杯(每杯以250毫升计)。
  提醒:如果无法均衡摄取各类营养素的话,可考虑以妈妈奶粉补足所需。

  蔬菜类
  提供营养素: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
  食物来源:蔬菜种类繁多,包括叶菜类、花菜类、瓜菜类与菇类。
  每日建议量:300~500克,其中绿叶蔬菜占2/3。
  提醒:品种多样化,要注意烹调方式,多用凉拌或快炒的方式烹调绿叶蔬菜,尽量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等营养。

  主食类
  提供营养素:糖类、少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丰富的膳食纤维。
  食物来源:米饭、馒头、面条、面包、玉米等。
  每日建议量:350~450克。
  提醒:偶尔可以糙米或五谷杂粮饭代替精制白米,或以全麦馒头代替白面馒头,以吸收更多的营养。

  水果类
  提供营养素: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外,亦提供部分糖分。
  食物来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苹果、柑橘类、西瓜、梨、桃等。
  每日建议量:200~400克。蔬菜的营养素以矿物质为主,而水果则以维生素为主,两者的营养价值并不相同,且热量差异大,所以不可互相取代。
  提醒:水果糖分高,适量食用很重要,尤其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更要控制摄取量。

  蛋豆鱼肉类
  提供营养素:蛋白质和脂肪。
  食物来源:鸡蛋、黄豆、豆腐、豆浆、鱼类、虾类、贝类、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
  每日建议量:200~250克,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50克。
  提醒:孕妇多吃鱼有好处,食用中小型鱼较安全。

  油脂类
  提供营养素:主要提供脂肪。
  食物来源:烹调用油(如花生油、葵花籽油及橄榄油)和坚果。
  每日建议量:20~25克。炒菜时最好选择植物油,两餐之间可以来把坚果当零食。
  提醒:小心食物中所隐藏的油脂,奶油饼干及油炸食品要少吃。

  均衡饮食4技巧
  1.每天都要吃到每一种类别的食物,并在每一种类别中,食用多元化的食物。如中午吃饭,晚上吃面;中午吃牛肉,晚上吃鱼肉;中午吃了深绿色与白色蔬菜,晚上就吃红、黄及黑色蔬菜。
  2.如果三餐吃不下,就分4~5餐吃。
  3.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每天吃几餐、所吃食物的量、进食的时间如何安排,务必找营养师咨询。
  4.奶类与水果类最容易被忽略,每天请提醒自己“要喝奶”、“要吃水果”,养成习惯后,就不容易忘记了!

  Tips 营养师提醒
  在饮食上有些方面需要准妈妈多加注意,以下食物要少吃:
  1.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2.腌制或熏制的食物:如腌肉、咸蛋、咸鱼、火腿、豆腐乳等。
  3.只提供热量而无营养价值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甜点、可乐、汽水等。

本文来自:重庆现代女子医院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4761  
宝宝生日
2011-05-15 
积分
3657 
学习了

点评

guolina1982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6 23:14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胎儿最需要的6类食物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