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11-1
- 帖子
- 184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007
- 精华
- 0
- UID
- 5351538
   
- 妈币
- 537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积分
- 2007
|
前天看到一条新闻,教育部表示在5年之内要解决乱收择校费的问题。身边的朋友议论纷纷,有些刚结婚的年轻姑娘还在盘算,“以后孩子上学费用可以节省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当母亲的都是过来人,都知道,“上大学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这一“真理”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这就像一个家庭需要一个房子一样,变成了刚性需求,拥有好的教育资源的学校,自然就占有了主动权,因为学校知道,家长会抢夺学校有限的名额,孩子要想上这个好的学校,自然就像拍卖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择校费就是利益链的衍生物。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亲身经历过的,她小孩现在6岁了,三年前开始上幼儿园,当时幼儿园只有200个名额,因为他们认识园长,所以得知,这些名额是有控制的。一般会有100个名额可操控,指的是,50个给幼儿园(就是通过很高的择校费来操控的),50个留个领导干部(比如,领导干部的亲戚好友,以及其关系链,既通过裙带关系进入幼儿园),剩下的100个才留给社会,自然而然,很多人根本报不上名!
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但是如果你无法承担这样一个固有的利益链,自然就会淘汰出局。
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斩断学校和学生之间议价机制的利益链。一旦利益链条仍旧存在,即便择校费消失了,说不准其他名目的收费又出来维系这一利益链的运转。虽然教育部的决心感天动地,仿佛教育公平就要实现了,但远非这么简单。国家不也说要控制房价飞涨吗?但房价关系到民生GDP啊,没人买房财政收入哪里去找?同样的,虽然取消择校费这个手段虽然很直接,但择校费并不是“教育不公”的主要矛盾,要实现教育不公真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