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82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346  
宝宝生日
2008-05-07 
积分
83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15:5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张豹(信孚教育集团怡翠幼儿园园长北师大心理学硕士):溺爱是通病

  祖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生活上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他们的确要比年轻父母知道得多。像我的丈母娘,她本身也是从事教育事业,两个女儿都是博士。在我照顾、教育孩子时,她总能给我一些很好的指导。

  但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几乎是所有隔代祖辈的通病,他们可能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非常成功,但祖父母这样的角色却让他们的心态产生转变,不自然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宽容。“隔代教育”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的。不过有一点需要强调,不是说非隔代教育就一定好。现代年轻父母经验浅,对孩子的保育工作常常容易出现疏忽或错误处理,仍需要虚心向长辈请教。

袁爱玲(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博士):孩子性格缺陷多

  我认为“隔代教育”利少弊多。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和老人在一起无疑能得到更加悉心的照料。有些文化水平高的祖辈父母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样的“隔代教育”比起普通的父母教育也没什么不好。可是一般来讲,祖辈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往往只懂得对孩子纵容溺爱,对孩子的生活实行“全方位服务”。在由老人搭建的“温室”里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独立性、专横跋扈、生活意志薄弱等弱点。

肖珊(新星幼教集团硕士园长):易致“亲子隔阂”

  我们幼儿园里有些小孩,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那一辈父母带大的。老人对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和孩子的户外体育锻炼大多持消极态度,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回到幼儿园,这些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特别明显。此外,“隔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不利于父母与孩子感情的培养。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缘无故”地甩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或多或少会投下一片“被抛弃”的阴影。

赵忠心(北师大家庭教育专家):本末倒置当“孙子”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人,由于历史的局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往往跟不上信息社会的进步,而儿女们思维要超前许多。在抚养教育孙辈的观念上,祖辈与父辈之间存在着差异,以致出现祖父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有的老人,在妻子儿女面前“威严十足”,对孙辈则“俯首贴耳”,有求必应,无求也应,为孙辈做事就像得到“上司”的重用,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这种有了孙子当“孙子”的现象的确不少见。其实,对孙辈的照顾大可不必做牛做马。

李洪曾(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

  根据我们的调查,孩子年龄愈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精力于事业,祖辈家长在儿童成长中的影响和作用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其实,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相比,具有不少有利的因素。首先,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其次,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第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重视祖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承认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发挥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是家庭教育中可取的态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专家谈"隔代教育"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