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694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协和医院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妈币
2211  
宝宝生日
 
积分
770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1:1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重庆协和医院 于 2020-9-23 11:25 编辑

  新生宝宝变身“小黄人”怎么办?

  “范主任,您看俺家小宝出生20天了,这黄疸一直没退,反而又严重了,连眼球都变黄了,您赶快给俺看看吧!”近日,王女士和丈夫抱着刚出生20天的儿子,慕名找到我院儿科范主任。

  范主任一看孩子的皮肤已呈深橘黄色,就连白眼球也被染成了黄色,检查黄疸指数竟高达20多点,对孩子健康十分不利。了解到这个小宝宝出生不久就出现了黄疸,但家中老人认为“十个婴儿九个黄”,婴儿出黄疸是很正常的事,过几天自己就退了。为此,王女士就没在意。后来,由于家里灯光有些暗,大人对孩子观察不仔细,就没发现宝宝肤色变化,直到宝宝眼球变黄了才吓了一跳,赶紧就诊。明确病情后,范主任针对宝宝的病情对症治疗,仅仅一个多礼拜,“小黄人”就变身白胖小子,这让王女士和丈夫高兴不已。


  那么,新生儿黄疸究竟用不用治疗?宝宝长时间黄疸不退会不会落下病?


  什么是婴幼儿黄疸

  范主任说,新生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聚,导致婴儿的全身皮肤和黏膜被染黄,是一种在新生儿中非常常见的病。由于新生儿的毛细血管非常的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5mg/d1时,新生儿的皮肤就会明显变黄。

0141.webp.jpg

  理论上讲,随着新生儿逐渐长大,肝脏功能也会随之发育完善,体内蓄积的胆红素总会有一天全部排出,因而有些新生儿黄疸可以不经任何干预自行消退。但如果新生儿黄疸非常严重,则可能还会导致孩子患上胆红素脑病,不仅对婴儿脑发育、智力、肢体产生影响,甚至死亡也是会发生的事,所以家长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规范治疗。


  哪些“小黄人”要及时干预

  范主任说,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根据孩子不同情况也有轻有重,足月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两周内消退,而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则可能要四周才会消退。正常情况下,生理性黄疸的宝宝不会影响进食。

0156.webp.jpg

  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一样,也是在刚出生不久会出现,但是病理性黄疸却持续不退,甚至能超过半个月,或者黄疸消退后反复升高,而且孩子在这段时期的食欲会受到影响,吃奶不好,精神也会萎靡不振。有这些情况时,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分,范主任说,由于黄种人本身的皮肤底色会形成一定干扰,单纯靠肉眼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是不可靠的。而且黄疸的严重程度除了与胆红素水平有关以外,还和宝宝的胎龄、出生后的小时数以及有无其他合并症有关。因此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还是要去医院做系统的检查,让儿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家长不要盲目判断,以免耽误宝宝的治疗。


  目前普遍安全的黄疸治疗手段
  蓝光治疗(光疗)

  范主任提醒说,蓝光治疗可以促进血液中胆红素的分解,使其变成容易排泄、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是目前全球普遍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光疗相当于太阳光去除有害的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是一种简便、安全、见效快的治疗方式。

0169.webp.jpg

  总之,新生儿黄疸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重庆协和医院儿科在多年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每个宝宝不同病情个体化治疗,使众多“小黄人”变成白胖宝宝。
  专家简介

  范其福: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069.webp.jpg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在三甲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四十多年,曾任泸州医学院副教授、四川林业医学会会长、宜宾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更多相关新生儿黄疸知识,可识别下方二维码咨询
  

妈妈网商务通二维码.pn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警惕新生宝宝变身“小黄人”!一篇看懂新生儿黄疸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