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167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币
6071  
宝宝生日
2009-02-08 
积分
2186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6-6-13 17:0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五洲女子医院 于 2016-6-13 17:05 编辑

      近年来,不少家庭都喜欢把猫儿狗儿当做宠物来养,宠爱至极,难免接触甚密。然而,有的准妈妈怀孕之后,因担心宠物会使胎儿感染弓形虫,不得不把家里的爱宠送人甚至丢弃。重庆五洲女子医院主任医师告诉我们:“宠物给人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人畜共患疾病,其中弓形虫病对孕妇腹中的胎儿危害是准妈妈们最关心的。”

  弓形虫威胁孕妇 可致胎儿畸形

  “宠物可传染给人类一系列的人畜共患病,包括狂犬病、猫抓热、鹦鹉热、鼠咬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
血热、弓形体病、慢病毒感染、线虫病、毛尘过敏症等。对于孕妇来说,寄生在猫儿的弓形虫可能会对腹中的胎儿造
成危害,不少准妈妈也因此十分忌惮家中的宠物。”五洲主任如是说。

  那么,弓形虫是否真的那么可怕?其对胎儿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其实,弓形虫本身并不可怕,正常人感染可无明显症状。但如果孕妇首次感染就不容小觑了,因为病原体可经胎
盘导致胎儿的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造成难以挽救的悲剧。家养宠物的准妈妈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孕期感染越早 胎儿危害越大

  主任表示,孕妇经消化道首次感染弓形虫,再感染胎儿,其感染几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孕早期胎儿感染率为15%,中期为25%,晚期为65~75%,且孕期感染越早,危害越大。

  孕早期感染多发生流产,严重时胎儿可有脑、眼畸形;而孕晚期感染则多发生低体重儿、黄疸、弓形体感染性肺
炎等。

  所以,育龄妇女在准备生育之前应避免弓形虫感染。家有饲养宠物的最好能在妊娠前进行TOX-IgM的检测,如果
TOX-IgM为阳性应该暂缓妊娠计划。

  避免粪口传播 不吃生肉不碰猫粪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猫是唯一的最终宿主。然而,这并不代表只有猫才会传播弓形虫病,多种温血和冷血动物都会通过不同方式感染,包括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和5种爬虫类等。

  主任解释,宠物将弓形虫传染给人类的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即摄取被猫科或犬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

  猫在弓形虫传播途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经由吃了被感染的啮齿动物、鸟或其他小动物而得到感染。随后弓
形虫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卵囊须在外界发育2~5天才具有传染性,所以在24小时以内及时处理猫粪非常重要。

  研究证实,人类感染弓形虫较可能为以下三个途径:

  1、食用生肉或没煮熟的肉类,以及没削皮或没洗净的蔬果。

  2、接触猫粪或被猫粪污染过的物体,没有清洁双手便放到嘴。

  3、和带虫的猫犬共同生活,亲密接触。

Rank: 6Rank: 6

妈币
734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246 
没有那么可怕的,打好疫苗做好清洁,不要亲亲舔舔太亲密的接触

点评

guolina1982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8 09:17
jenney717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7 07:22
秋比特了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7-30 16:37

Rank: 2

妈币
98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37 
感觉最好还是把宠物寄养在别人家,等生了宝宝再领回来

妈币
204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98 
感谢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孕妇与宠物的共存之道!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