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210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1552  
宝宝生日
 
积分
48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0:5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感觉最近两天的早教话题还是蛮多的,看来很多妈妈对早教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丝丝的兴趣。我家宝贝没有上过早教,但是跟着妈网的步伐到是听了不少早教试听课。
早教给我的感觉就是妈妈带孩子去玩,孩子和老师打成一片,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对于父母不光是去教室监管孩子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
以下是一个一线早教老师写的帖子,我觉得挺好的,有兴趣的亲可以阅读一下:

我自己是一个一线的早教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早教妈妈。
看了很多妈妈都在询问,宝贝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班。
在现今的社会上对孩子上不上早教褒贬不一,有很多专家都说不要上,让孩子多玩玩,现在上就是在强迫孩子,过早的填充是没有用的。专家们反对最多的就是早教课程里面的一种叫做全脑的课程,当然在很多早教机构这样的课程名字有很多种,如;全脑开发课程,左右脑开发,七天真教育,七天阳光,闪卡,杜曼。这些都是说的一种课程。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1552  
宝宝生日
 
积分
480 
我有的时候在想这些否定早教的专家,是搞什么的是育儿专家吗?还是搞其他科研项目的专家,跑过来指点我们早教行业的,他们到底懂不懂孩子,他们有没有孩子。
其实我想和你说的是,早教是很有用的。
我知道有很多家长要有疑问了,我们那哪个哪个亲戚,哪个哪个邻居家宝宝花了几万都没看出效果来呀!
是的,我不否定有的现象存在。
又有家长说了,既然你做老师的都承认没有效果,那我们还去学什么呢。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1552  
宝宝生日
 
积分
480 
让我们看看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有的人家学的没有用吧!

1.你带孩子是否两天打渔三天晒网?
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这个是大忌,孩子刚刚有点进步你就2-3个星期不来,孩子又要从头来学习。
有这样行为的家长,本身就不相信早教课程,也就是抱着人家孩子有我家孩子也有的心态,上了玩玩的,所以孩子上课的心态也是来玩玩。

2.你选择的早教中心的老师是否能力很强!
这个很难在第一次交流中能看的出来,不过有个很好的方法来教到我们的妈妈们,就是你可以在家想好了,自己宝宝的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早教中心,把问题抛给老师,实践经验很足的老师能很快帮你解决你的问题。在日后的学习中你可以和他学到很多东西。

3.老师上课和你讲的育儿知识,以及帮助孩子成长很练习的方法方式你是否用心做过。
太多太多的家长没有能把这点运用好了,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和家长交代回去怎么和宝宝将课堂里学的东西在家庭里做延伸,可是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课堂里已测试就知道家长在家啥也没有做,这样老师又得花你的时间,帮你的孩子做复习。
早教课程都是更具孩子的月龄来的,这点很多妈妈在家就没有办法去操作了,因为你并不会知道这个月龄段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阶段了,而早教老师对这个却很了解,会更具孩子的月龄以及孩子自身的状况来给你很好的建议。


4.是谁带孩子去上课的?这个是大问题,很多家长都是爷爷奶奶带着上课,报课程的是爸爸妈妈,很多爷爷奶奶本身就觉得是浪费钱的事情,在样负面的情绪下,长辈们一定认为啥也学不到是来玩的,在加上做爸妈的回去也不会去问孩子上课的状况,所以学出来的效果一定不会太好。


5.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玩手机,孩子上课,家长玩手机的很多,家长觉得上课的是孩子,其实早教课是家长孩子一起上的。你在玩手机,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里吗?

6.课堂里和课堂外是否对孩子要求一致?
上课的时候礼貌用语啥都有,东西从哪里拿的送回哪里去,而下来课对孩子一点也不做要求。


妈妈们,如果我讲这些问题都做到位你的孩子上早教课怎么会没有用呢?



Rank: 3Rank: 3

妈币
261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89 
不错,支持你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币
1488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718 
看看 支持下你...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贝要不要上早教课——一位早教老师的分享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