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山是我们读小学经常去春游的地方,并且是走路去,但我其实找不到路,因为过了若干年,每次都是跟着老师一起的,我还记得有 一次春游,在山间小道中,老师放了很多纸条,当时我们叫**,只要找到了,就可以换吃的糖果了。
-
( r6 c- V# y7 M l. j# D% H6 q, f" d6 `: O; M# s1 V
其实这个山峰是有历史渊源的,建文峰的的历史与明代一个落难的皇帝有关。明建文帝1339年政改触动王藩利益,被其叔朱棣逼迫下台,逃难于此出家为僧,始更名为建文峰。建文峰原名禹山,相传燕王朱棣起兵发难,明建文帝(又史称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孙)最终落败后,为避追捕,不得不削发为僧,浪迹天涯(一说被烧死)。辗转各地中,曾经流落于禹山避难,故后人改称为建文峰。山顶有一座寺庙,内设让皇殿(也称龙隐阁)、建文殿、仙女殿和村姑殿。庙中有一小井,名为"玉泉",传说建文帝曾用此泉水煮茶,故又称建文井。因此,早些年来这儿求神拜佛的信徒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P" F+ S4 I0 s! F/ _, v V
峰顶有一小寺,名为建文殿俯视群山,尽收眼底。主殿旁边,有两偏殿,一为村姑殿,一为仙女殿。建文帝上山容易,吃饭难。山下一村姑每日送桃为食,后人念之,建村姑殿。后来村姑因送桃有功,得道成仙,于是又有仙女殿。时不时就有游人上山进香拜佛。如今"建文遗迹"石碑立于峰顶。上山途径6个休闲亭台,山顶有建文峰度假村山,顶有建文庙,内有让皇殿下建文峰至半山腰,到达"孔园"。抗战时期,是孔祥熙的公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