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11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币
11650  
宝宝生日
2008-08-08 
积分
6840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11:1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真正会玩的人,是很聪明的人,也是非常会学习的人。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未来学习好,就要懂得怎样和孩子玩,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可是,通过我的了解,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深入理解“玩”的技能,才能真正的会“玩”,也只有当你到达一定程度,才能“玩”起来,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从另外一方面讲,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给你印象最深的快乐记忆是什么?我想,100%是和玩相关的。

  从“玩”的种类角度讲,生活就是玩。不要认为玩沙子、打牌、下棋、郊游、到动物园等等,才是“玩”。从广义上讲,只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这就是“玩”!也就是说,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有的玩,也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对孩子而言,如果不玩不做,他们是什么也不会学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举一反三,多在生活中挖掘。争取达到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一样,既然树叶也是武器,你也可以把什么都当成“玩”。

  在这里,我举一个小例子。是孩子,几乎都喜欢走马路牙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所以,走马路牙子就是一种孩子喜欢的玩。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一般情况下,孩子掉下来几次以后,今天就不会再走,为什么?这是孩子体验到失败,以及感觉到无趣了。所以,你只让孩子自己走马路牙子,不仅浪费了“教育”的机会,也失去“玩”的乐趣。

  其实,在走马路牙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可以加入许多许多的东西,比如游戏、技能元素,就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也是可以让孩子百玩不腻,且从中学到无数的东西。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那简单的“走马路牙子”可以怎么玩?我认为,可以进行比赛、练习平衡、练习反应能力、练习注意力、练习身体协调等等,同时你还可以教孩子平衡技能、自我危险保护、竞争、胆量等等。

  由此看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玩的就太多了。只要是我们生活牵涉到,都可以让孩子适度的参与。比如穿衣,可以进行速度比赛、花色搭配、服装演出;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择菜、淘米;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拿碗、安排座位;走路的时候,比赛发现动物、奇异树叶、蒲公英等等,更多的,大家可以自行体会和挖掘。

  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角度看,你和孩子的“玩”,需要适时、适度。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比如,你让3、4岁的孩子打“拖拉机”,就是不合适的。这样做,不仅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反而使孩子挫败和厌烦。其结果,孩子自然不愿意和你玩了。所以,在选择玩的方法上,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智力和身体条件。

  在孩子的婴儿期,与孩子玩,主要以知觉运动为主,是一种简单的感觉和触摸的玩。比如玩沙、玩水、简单玩具等。进入幼儿期,孩子喜欢具有象征性、想象性的游戏,同时喜爱模仿。比如过家家、赛跑、捉迷藏、生活模拟等等,但这些基本是独自游戏,或是父母参与的游戏,基本无规则。当孩子长到五六岁,就可以玩有规则的玩了,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规则和合作。进入童年期,孩子就可以开展智力、逻辑等为主的玩,比如棋牌、拼字类。

  所以,当我们与孩子玩的时候,不能太超前了,不能为了灌输一些东西,把“玩”给复杂化了。我们参与孩子的玩,其核心就是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在引导他们玩,使游戏可以继续下去。比如,你让三岁的孩子画画,可能就不是好的选择,而涂鸦却正合适。同样的,你教4岁的孩子用词造句,可能就比较困难,而玩反义词、同义词什么的,却正当时。

  从玩的技巧上看,做好孩子的玩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还要巧妙地,把我们希望给孩子的东西,在玩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慢慢也影响到孩子,孩子则通过模仿进行学习。
  
  总之,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玩的时候,真需要动动脑筋,想想怎么和孩子玩。玩出花样的核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即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父母“不经意”地引导,就可以完成。这也是“最近发展区”的主要意思,当你通过玩出花样,其他各种知识、技能通过转换,孩子也容易吸收。最后,我想说一下,玩,就是孩子的工作,也是你的家庭中最重要的工作。(作者井中月为心理咨询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最难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玩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