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204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

妈币
80  
宝宝生日
2008-10-08 
积分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8:2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累积式教育法是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育心经典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读一遍,一遍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当然你可以读多遍,读一遍是最低的要求,根据我们的理解,应用七日来复的原理,一天读七遍,就足够了【最多七遍】
   “3”是每天读三样。读三样也就是三个线程同时进行,目前多数人学习应用的都是一线程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就会比较慢,也会比较吃力,按我们的三线学习法,不但学得快,而且会非常轻松。这个是我们实践的体会。[三样到七样]
   “7”就是遵守七日来复的道理。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易经》、《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这么多经典 我们要先从那三本开始呢?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三线程,用经典来说:就是经+典+其他,
用难易程度来说,就是难+中+易
用建筑来说:就是钢筋+水泥+其他,
用吃饭来说:就是饭+菜+汤;
用吃饭工具来说:就是碗+筷+勺,
    我们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从生活中寻找智慧,道在生活,生活永远充满智慧,我们许多人却舍近求远,从许多大师那来找到,永远实行不了的教育方法。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学习英语、书法、钢琴等。假如没有好的方法,一本弟子规三年学不完的家庭比比皆是。我和三胞胎女儿今年四月开始使用育心的教材(全球首套纯洁版国学经典教材,简繁对照、无注释、无插图、蒙肯纸印刷)和137累积法系统读经,今天是11月10日,七个月时间,我们完成的内容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德育启蒙、大学、中庸、老子、易经64卦及系辞上传、孝经、成语接龙上(500个成语)。目前正在学习的内容有:易经系辞下传、诗经国风、少年儿童诗词启蒙。
    每天半小时,非常轻松。职场妈妈朝八晚五没少一天工,多圆美每天上幼儿园没少一天课,每周上美术课、轮滑,周末参加读经班活动。我拍照、写博,一样也没有拉下。该干啥干啥,我们没有因为读经而牺牲什么,相反,读经让我们学会提高效率,读经让我们更快乐、充实;读经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历程!我们携手并肩,同步成长,有了这份坚持、这份信仰,相信收获是与日俱增的。
    三胞胎家庭都能读,您还不能吗?三胞胎家庭都能坚持,您还不能吗?我和孩子们只不过先走了一步,渴望与您同行!经典教育进万家,和谐社会靠大家!

Rank: 3Rank: 3

妈币
34  
宝宝生日
2010-09-08 
积分
96 
不知道有效果不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妈币
993  
宝宝生日
2010-06-25 
积分
601 
孩子好累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知道育心经典137学习法吗?真的好经典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