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3-14
- 帖子
- 1724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4469
- 精华
- 34
- UID
- 603363
                        
- 妈币
- 52037
- 宝宝生日
-
- 积分
- 14469
|

“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灵魂,你还记得哪些重庆老地标。”日前,网友在大渝网社区,发帖回味重庆的老地标,再次唤起了人们的怀旧潮。本期《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系列,将回顾20多年前重庆市综合市民意见评出的十佳建筑——南坪第一贸易区高层建筑群、重庆人民大礼堂、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大足北山宾馆、重庆市急救中心、重庆体育馆场建筑群、鹅岭公园瞰胜楼、重庆29中教学楼、南坪第二居住小区、重庆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这十个标志性的建筑,见证和承载了重庆的历史,更记载着一代人的生活和记忆,它们中大多还是上世纪末重庆主城的老地标。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主任、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徐千里表示:“建筑不是因为高、大、奇才成为城市‘地标’的。如我们的解放碑,如今周边建筑都比它高,然而它的标志性地位无法取代。”
这些地标 它们已消失
山城电影院里
第一次和女友牵手
重庆山城宽银幕电影院位于渝中区两路口,始建于1959年,1960年完工,电影院高三层,可容纳1514人同时观看,是西部第一家放映70毫米立体声影片的特级电影院。1996年1月,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被拆迁。
“我家就住在两路口,电影院门口可以打台球,我经常和邻居一起,从电影院厕所旁边的院墙翻到电影院里面去看免费电影。”在80后网友“山里娃”的记忆里,电影院是高大雄伟的,更是童年里最愉快的娱乐场所。而在“50”后市民王靖森的心中,山城电影院更多的是关于青春的记忆。“70年代初,我从知青变成工人回到城里,家里的父母就开始催促我结婚。”山城电影院周围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和女朋友第一次牵手,就是在看电影的时候。”王先生回忆称,当时电影票晚场比较俏,每当休息,早上九点钟就去排队买票,晚上看电影,“我和爱人基本上每星期休息都是这样度过的。”王先生表示,当时家里又没有电视,直到结婚,有了单位分的住房,看电影的时间就少了。“当年拆的时候,我和爱人还去看了,很可惜啊,但永远都忘不了。”
点评:原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李世煜介绍,山城电影院从设计到施工,都代表了当时国内的先进水平,在中国建筑和重庆建筑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山城电影院的特色除了宽银幕外,还有它独特造型的建筑风格。它的外观采用了一种高大宏伟的拱门式结构,前面五个拱后面三个拱,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极富山城特色。建筑外墙采用了当时少见的玻璃外墙,给人的感觉气势非凡。当年山城电影院与大礼堂、解放碑一样,被人们看作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这种影响力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院的范畴,当时国外还将其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
“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经典作品。当时盲目的开发,却毁掉了一个失而不可复得的建筑精品,值得反思。”谈到消失了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徐千里感慨万千。李世煜更表示:“山城宽银幕电影院的拆毁,是山城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南坪二小区
当年绿化率全市出名
二小区,又叫珊瑚村,1980年初开始修建,2007年拆除,是如今万达广场所在处。
“20年前,南坪二小区(珊瑚村)是货真价实的新城。”70后网友赵嘉(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家住珊瑚村一幢的,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初中。“1980年初搬过去的时候,那一片就只有那一栋楼,周围还是农村。”赵嘉告诉记者,到上世纪80年代末,珊瑚村就修了很多房子,都是6~8层的楼房,整整齐齐的,非常壮观。“二小区原来是省级园林小区,绿化比现在绝大多数的楼盘都要好。”赵嘉还想起小伙伴们在小区里穿着旱冰鞋冲啊喊啊的场景,还想起那时每年夏天专门有个卖豆腐脑的在小区喊卖,5角一碗,很好吃。
点评:李世煜介绍,二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由国家投资改造的最大一片居住小区之一,是政府为改变居民居住环境办的实事。当年,小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都比较恰当,小区内设施也比较好。由于城市高速发展,南坪二小区被更新,被更繁荣的区域包围、掩盖。现在,二小区已经拆除了,但不少市民仍把那一片地区称作二小区,还有二小区车站,已经植根于市民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