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16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45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8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09:1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超级病菌我想大家都有耳闻。。最近传的很火。。这几天的新闻都看到很多都在报告。。。

超级病菌具体给大家说是哪个回事可能太抽象了。。毕竟医学术语搞不懂。。不过通俗的说法,专家都说的是抗生素泛滥引起的。。。这听起都黑人了撒!抗生素我们用的太普遍了。。一般的消炎药都是。。。
有些不是我们要用。。是医生不负责任要开,该如何避免啊?有些我们又不晓得是抗生素。。。

号召大家引起注意哦!把晓得的抗生素都说出来。。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健康!

我国已发现3例超级细菌病例,市疾控专家昨日提醒市民,不随便使用抗生素,加强锻炼和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各种传染病。重庆目前还没有。

市疾控中心专家称,近年来,包括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人猪链球菌感染等,各种新兴病毒、病种不断出现,让市民防不胜防。这些新兴病毒和病种的出现往往有两个原因:细菌变异和细菌毒力增强。细菌变异就是一种细菌变为另外一种细菌,而这种细菌目前在医学上没办法解决,更无疫苗接种预防,此次出现的超级细菌就是一种新的细菌,目前没有对付手段;细菌毒力增强则是因为这种细菌以前感染不发病,在环境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它的毒力增强,导致感染发病。

  “超级细菌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疾控专家说,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从而滋生出一种新的细菌———超级细菌。至于如何预防超级细菌,专家认为,除医生要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市民不随意购买、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也是避免超级细菌出现的有效手段。

  “这种超级细菌不会传染,这一点请市民放心。”专家表示,超级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只是细菌获得了抵抗药物的能力,它本身致病的能力或传染性跟原来一样,并没有增强。同时,超级细菌易感人群为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未生病和没使用抗生素的普通市民根本搭不上边。”
  如何预防更多的细菌变成超级细菌?如何预防和避免新生病毒和病种?专家称,市民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预防:一、锻炼身体,增加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少生病,这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手段。二、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避免细菌持续扩散,如勤洗手等。三、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即便要去,也要做好预防措施,如疾病流行期间戴口罩等。四、出入医疗机构一定要消毒,避免感染细菌。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2304  
宝宝生日
2006-08-27 
积分
3668 
这个社会还让不让人活,生病不治不行,治也不行?一到医院准是用抗生素。上次去儿童医院,前面一个老太婆问医生,姓儿不是要少用抗生素吗,回答的是:我是医生还不知道,药生产不就是用的,大家都这样的。晕哦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币
751  
宝宝生日
2010-07-06 
积分
1403 
唉...................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币
3721  
宝宝生日
2008-06-21 
积分
16154 
现在的医生没得医德,娃儿能坚持不输液的,还是坚持哈~~~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币
12982  
宝宝生日
2008-09-24 
积分
22972 

备案团长 勤劳的小蜜蜂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妈币
8271  
宝宝生日
2006-11-20 
积分
25992 

备案团长 魅力大使

滥用抗生素,超级细菌是早晚的事,娃儿生病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好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大家晓得超级细菌不?原因是抗生素引起的~说中国有病例老!大家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