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4-4-26
- 帖子
- 13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58
- 精华
- 0
- UID
- 13520974
 
- 妈币
- 64
- 宝宝生日
-
- 积分
- 58
|
北方的秋天和冬天,算是我私心里最喜欢的季节,深秋的红叶疯了,燃透了整个山坡,只要熬过前面几场淅沥沥的雨水,就能迎来大雪,换上另一幅颜色。
1 g2 P5 V8 F2 \' q 9 D) ~4 J _' ?2 H2 p# ~8 t
很多年没有在周末过生日的我,今年收到了一趟庆祝“大寿”的旅行。
" d+ U$ M! I$ [: `, `+ z5 u5 T& a2 C. n& b0 y$ E
0 t) n; i) Y5 u/ v/ V0 n) I3 c, n去留坝,县城的名字我第一次听闻。2 ]' w: @* r7 p6 z. F" D

5 E% Y3 ]5 n( W
& M. ^$ V2 T" E2 y高铁越来越方便之后,短途旅行也越走越远,北上最方便的陕西,一提起便想到西安,后来才发现其实并非唯一选择。这个和四川绵延山脉相隔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将“李子柒”般的乡村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舒适结合在一起的,那是秦岭独一无二的味道。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_ h4 n1 C2 J6 `. S6 Q5 d ! i( l0 e* w+ }8 t0 q( ?
" {% x" M+ Y7 p& q+ O8 x% e
( e4 B3 U c/ F! X' @( Z' x- E2 a有藏在老街里的书屋,年岁安静地流淌在门前……
' s' r2 @9 d$ m# o' ~有山窝里几近无人的村落,门前挂着秋天留下的玉米和甜柿子……
' H; n! b8 A" }3 A$ [5 h4 z还有几十年前的老电影院,能触摸到16mm胶片上那些反复播放的痕迹……
0 D+ n6 [* h" X
& r" Z7 n: n0 T) [0 o T* m* ^' r& A- w9 B4 O( I0 }" C6 P- F
5 b$ A+ x" k7 r" t5 _$ y6 Y' c3 y
留坝是陕西汉中下辖的一个县,因为紫柏山滑雪场而出名。原本计划感受一下今年的第一次滑雪,没想到,周末雪花也放假了……于是我们在什么行程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在手机只有3G的环境里,摆脱纷纷扰扰,过了3天的乡下小日子~8 b1 |+ L* A' [$ v- [3 n. h% X

- B; ]; _, ^/ v. s/ X7 [& M/ o" o& _: @
, {: W& `/ H7 L4 Q8 x- k8 k' B v5 S' N6 R+ ?
丨隐居乡里的小院子丨' j. C/ V, l1 _- z6 ?
& {) J, d# V# Y9 X: }
9 q) E, c; I5 [! |9 \一听说要住在山里,我这个老寒腿选手是拒绝的,冬天的山里潮湿阴冷,遇上晴天还好,一旦下雨,整个人都萎靡不振。但当小汽车载着我们驶过留坝县城,进入大秦岭下的楼房沟,再绕进一处小路,在一座小小的木吊桥边停下时,我是欢呼着蹦下车的,小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处院落,在草木休憩的深绿色中,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我们入住的小院,是楼房沟9个院落之一,临溪近林,院子前有一片菜地,树下还有散步的小羊。; ~; E0 f3 N3 v; b. i

. G" h" f( _- Z1 ^6 v/ R" P J
3 s8 h6 {; y' X# b& H* r8 i, |
# M R2 W m$ y0 }带着一身潮气钻进院子里,管家阿姨赶忙让我们进屋,被暖气烘得干干的屋子和一碗热腾腾的银耳汤,清退了周身的疲乏。' ^/ i4 g& w% ^) m

( ?. Z# k) ?7 W) q/ |+ T- X% }3 g* P$ t+ @: |
( S3 I' a% v: C' Z5 e这时候才终于能定下心来看看这个即将呆上3天的地方。# @2 X" d( q: M# Z \
7 X' g5 ^ ]% i, ]3 t
6 j+ e! Z9 ~5 V! M . S- b1 P! t( K! s! M, a
5 K; z/ E( S1 b( V5 G' @! e( A: t' D
楼房沟是秦岭深处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村子,老宅旧屋散落在溪畔山腰,有的甚至久无人烟。那些祖辈传下来的夯土墙,在冬暖夏凉了几代人之后,终是显出疲态。4 \$ O" Z8 I' o5 q6 i8 q+ [

3 B0 O. F! z7 C$ H5 X" Z( X( s) c3 Z: o1 O9 w/ H7 ]6 ?. {
3 A C) Q1 i9 G/ n( a3 i6 |0 g, _$ u* Q保留老宅的框架结构,以现代的建筑设计重新构建整个院落,保留那些历史的痕迹,又增添一些便利。
g2 z! s. `0 e! t4 A) ?
$ l; _* q. ]3 T# \( M) U4 x1 F
; p4 [; U! @, `# X% Q7 B
7 b- ~' _5 }& g1 Y青砖黛瓦,原木色桌椅床榻,通透的落地窗给了阳光极大的进入许可,哪怕是夜里躺在床上,头顶漏下的月光,刚好铺上一抹梦境的温柔。
7 F+ ^' O6 _; T, |" ]- I
: H: |8 Y1 j& X* D4 e+ H( G% P3 ?3 j) L4 Y) J# ^/ ~
7 i. ?% J- L# f: o3 R# A D% a
曾经老宅的阁楼也保留了下来,一层地毯,几个布艺玩具,是大朋友们也可以玩乐的场所,或是拖一把竹椅,在屋檐下,看一本想了很久的书……放下书,亦可赤脚踩在温暖的地板上,钻进被窝,享受难得的沉静睡眠。
) L, \) P) P+ }1 g* _/ T6 f & S' `5 y( V$ o& D! S K6 T
# m+ Q0 j/ d/ H3 \5 u7 Y
2 P5 y5 M$ i8 p+ k城市里的生活太便利,太快了,随叫随到的懒人式服务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看似轻松方便,但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喝上一碗温热的粥了……幸好还能暂停一下。% X+ C+ i. D J) j0 }% @

, Z* ^- P- f4 S1 N8 l; H- k, P) u) A
% W' A5 P, y3 K0 ^
( E- ]0 `2 {* X( K9 k& ^当有一天早晨,唤醒你的是门外那叮叮当当的风铃而不是急促的闹钟,这一天,就是属于自己的了吧?, K5 \( P2 s; }: j- [( c# L. K

- C1 P& y6 a+ N& O& E) g
: [ [3 c) N, ~# O丨围炉夜话时,最爱一碗辣椒拌饭丨
" f3 u5 m/ g2 ^) R5 F7 D K3 g. t ~& o3 q
( e y7 d4 G& l2 Z+ j
3 D# q' U6 O8 E7 S8 r2 u% D秦岭自古物产的丰富,汉中河谷平原更是“鱼米之乡”,哪怕是到了秋末冬初,仍然能找到不少“好东西”。在“乡下”生活,自己动手做饭是少不了的,平时习惯了饭来张口,亲手触摸这些新鲜脆嫩的蔬菜时,感觉到一丝欣喜略过~$ }/ w. q7 r$ _: x6 Q P& J4 q$ O& j4 E

2 Z1 E9 v/ e* P; R1 s
4 l' s8 p: w2 z5 G U. I6 p2 i# a. _# }# T9 S2 s% K
在院子的第一晚,就感受到了这份丰饶~新采的木耳,刚杀的土鸡,自家做的冻魔芋和刚熏的腊肉……
5 p$ d; b1 z5 `3 w2 e' ]8 I
Y+ D& B/ B7 x/ g: i0 l" m5 S% W
9 F* d+ E+ d" j+ x/ ~" F
' j1 P! _( S _; e3 `6 r* M- N3 |0 M' t- w

( }2 X Z& X# {# P* f* W0 e1 L* A" z; I4 e0 Z

) N) M/ ?3 P" P- ]( ~9 U: I) y# r8 H8 F0 W' g
& b8 O ?' G$ Q9 L2 M
每个院子里有一个管家阿姨,负责院子的日常清洁和三餐,和阿姨闲聊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曾经务农为生,如今上了年纪,却没想到“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上班”……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阿姨对住客也十分用心,川陕地区都爱吃辣,管家阿姨特意准备了一大筐辣椒,教我们做招牌的辣椒酱。/ |' I1 d" ]/ `" {
6 E; `. n% {9 n/ L7 F+ v" X( t
5 I5 u, |( P0 s+ `
5 b1 F% d& d) h7 K5 m早就听闻这一带长线辣椒特别好吃,没想到,做成辣椒酱之后更是风味独特~我顺便还“偷”走了阿姨的辣椒酱秘方——7 O6 {3 Y* X* O! a& e* x( M( W+ j' B) T
: n7 ~& ]) \0 f) G% U
& ~! g; ?! x3 N$ a7 Y3 T* P* ^* g: s% l
洗净去籽的长线辣椒切成小段,肉末提前炒熟备用,先起锅烧油,将姜蒜爆香后捞起,放入辣椒不断翻炒,直到原本鲜红的辣椒变成深红色,再加入肉末、花生碎,一并炒至熟透,一勺舀起,各种食材均匀细腻……
" L6 V' d/ j3 p8 r% C % e! K/ A- [' |
; [% n3 x1 [. E; N( l+ \4 B3 C

) h3 B w( n# s& y
* t( s5 b* Y6 Q; [
- d: `+ n& T3 t D6 X: ]& O& Z长线辣椒独特的香气随着油温弥漫在厨房,熟成后的香气更是混着肉香直冲脑门儿,比起我们熟悉的辣椒酱多了一分动物油脂的醇厚感~原本这一碟辣椒酱是用来当做正式晚餐的火盆锅的陪衬,但实在太开胃,尤其在潮湿弥散的夜晚里,一个人开了头,所有人都放弃了“矜持”,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再盖上一大勺辣椒酱,甚至堪比童年记忆里最爱的那一叠猪油拌饭。" S" F" P {/ {, ^. [9 T7 c# q
8 |" a( }$ S4 j
% r! R9 H7 p4 t3 @
* Z! K9 r9 R2 \' @7 q4 {" z) ~7 d
+ O: L0 d( Q9 m) i# j1 u围炉夜话,必定需要有炉,而炉子的热气,又注定要用一口砂锅来承接,还有什么比山货顿土鸡更让人舒坦的呢?! s9 X- ?" |0 d
d! G4 F0 d& O" {+ f) H3 _
& M, L6 I8 r& B1 D+ x5 ?4 r
: l! d) S5 L/ |* |
烧透的碳火舔舐着砂锅,我特别惊讶这里居然用的是荥经砂锅,回想起之前去荥经拜访砂器技艺传人之一的曾老师,就曾经聊到过,一口好砂锅对食材的尊重和最大程度地保护食材滋味,是值得好好品尝的……2 _6 q; |+ n; I* z' o. g
房沟的民宿小院有一个默契的规矩,所有食材都来自周边村落,在符合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买村民们的作物,再让赞不绝口的食客们,将这些食材带回远方。
1 s* [# H0 I z8 Z , Z# U1 }6 L: _0 X" F+ T" t( Q- @
1 l: w9 ~3 R% y8 z
6 f$ }! P$ V: t! G) S$ A
8 o' c M- I8 J/ `4 U( G& L% P3 U8 s% F4 V
这一锅里的跑山鸡、野生山药、脆笋……每一样都是村民们亲手找来,清洗烹调,才来到我们面前。
& W1 O1 h$ x$ k4 c/ }) B 0 h6 F7 o2 Y8 P# ~0 Q+ M A: Y
- R7 g1 n% ~3 I; U" f
; p |6 t2 `. V8 U* h1 q% Y, H" U6 V鸡肉紧实,汤底清亮,一层金黄的鸡油浮于表面,一家人围坐炉边,就着热气吃得面颊通红,再沾上刚炒制的辣椒酱,香辣咸鲜俱全。
; x: ?- W s6 [ J. ? % i' V( j" \' i2 C/ ]4 y0 X A! v6 g
1 m3 |! {6 _$ `5 X/ D
" V4 W6 `4 I4 J/ u) i3 g最后再来一份入冬仪式——焯烫豌豆尖,我是摸着圆滚滚的肚子依依不舍地离开炉子的。
5 R' H( }2 a& j" i+ p5 S# k8 Q$ H
I5 f/ E$ d8 l7 E$ f# C- T7 r8 b+ O
, d3 q1 z! B m/ L$ C @然而谁知道,管家阿姨居然还给我单独准备了一份礼物——农家自制蛋糕!因为入住当天是我生日,管家阿姨悄悄在厨房用最简单的食材,给我蒸了一个蛋糕!看着上面猕猴桃和橘子做成的点缀,像个傻fufu的小孩,但又带着无比赤城的笑。8 y( Z5 z X* T+ A0 V0 l1 E6 y
9 _, a4 ~' X, ^0 h" O9 z+ }! w
没有厚重的奶油,没有繁复的点缀,只有最简单的鸡蛋、面粉和一点点的糖,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蛋糕……
1 g6 `7 O, x( S# S( f2 c j: B
3 r5 U1 i- W4 A丨拯救无聊,下地干活去丨
# |" N# F5 U' d: F/ k2 A) ~ D4 U# l6 e& H1 G1 |
& K7 R4 o6 h4 w: d; C p7 m
在院子里醒来的第一个早晨,我早早就爬起来准备,因为今天可以去村里干活儿!
4 n0 N( m0 G7 G& V. R! i" | ! C& t! n7 q5 O3 Q
感谢我爸妈年轻时候的努力,让我没有体会过农活的辛苦,小时候只有在放长假的时候能去乡下撒野,长此以往,对下田、下地都充满了兴奋和向往……@无尾象 为此还特意说要回家给我搞块地,让我好好感受一下农活这两个字。摩拳擦掌之间,小道上传来了晃悠悠的铜铃声,是来耕地的大爷!听管家阿姨说,村里有一块地是小院在经营,虽然这次赶不上秋收,但能赶上松土准备来年的春种。大爷点着烟斗,手里的树枝跟牛尾巴同一个频率晃动着,不紧不慢地上了犁耙,再不紧不慢地下到了地里。
- A" ]. J8 ~1 N# c8 Y
S3 _; I/ n. p/ q8 k5 d1 V1 z% \- W5 B/ ~) ~3 t
. G y6 b7 ^; c0 x- U遇上早上没吃饱的牛,总想着绕去一旁的萝卜地里蹭一口,大爷不仅得扶着犁耙,还得看着牛~跟在大爷背后学耕地的我们偏偏又想着要喂牛吃一口~0 g. |6 N3 b7 ?0 i% ?* u
$ a# v& J+ J# i: ~/ ` H
1 \. N+ H/ ] G5 V S
% X% F3 _' d2 l" x除了耕地,楼房沟还种植着香菇和西洋参……
+ g: g) b, J& Z$ ]
- z7 E- J0 I6 Q& K; a, t6 R, B% X, v
5 o7 v* s6 R' d
比起在超市里见到的香菇,这些刚从椴木上生长出来的小家伙新鲜肥厚,散发的香气充满了每一个香菇棚。
! y0 }) z. I& z# e2 {" | . C2 B, n4 o7 M5 M# E- k+ J% b
9 R5 D- |+ J% [( ?0 N) r; g' D) ]- y5 J" v5 v# B# W, W0 n
我们一人拿了一个篮子,跟着采蘑菇的阿姨钻进了棚里,阿姨一边走一边指给我们看:这一朵真漂亮;这颗昨天看着还挺小,今天可以采了;嗨呀,这是个漏网之鱼,都长开了……
$ \: ?7 d" v8 a) J) H+ l洋参不一样,埋在土里,谁也看不见它在哪儿,只有轻轻地用锄头挖开两侧的土,才小心翼翼地露出它的胡须。
& f- X5 N8 y( Y4 q! L
3 h* q/ Y8 w9 N" M# ~5 f( D9 |4 T' o( q/ x$ x1 Q! A
0 n b. [$ V- k4 a" ]+ {西洋参要种下4年才能开始收获,这4年里随时都得小心看护,稍不注意,就甚至颗粒无收。种西洋参的大哥已经照顾这片地很多年了,一家人早已熟悉土壤的脾性,挖出来的西洋参,各个都胖fufu。
3 a+ u1 N- f E- q/ X. ?5 ]8 V( ^6 G , l0 L! |3 Q( ~$ ~
2 }3 C6 W! d8 g v1 d4 K: L
2 D4 l# \* z8 A- X
这些西洋参有的会被直接出售,有的会被二次加工,切片烘干,经过精致的包装成为明亮橱柜里的商品,而对于农户来说,自己留下的那几颗,是对全家人辛苦的回报,它们会变成一锅鸡汤里最好的辅料~9 p9 Z) ?" S% |* S
' s% I. d2 V/ ]5 T" X9 { p; d# H
4 O, p" G) k# `% o
丨留坝的村落老城,是留下来的记忆丨( }6 M, }9 r9 }8 u5 T h0 L
$ j' b& m7 p$ c! [1 O
7 ^! W! U) _5 F* T, D2 l在留坝县周边,像楼房沟一样的村子还有很多,我们在一个大叔的指引下,找到了那棵有名的百年柿子树,要两人才能勉强合抱的粗细,让人忍不住想象每年深秋,枝头挂满柿子的模样。
4 x% x8 {# Y& {2 g Q a( j1 N
# r$ y: {/ W; R
- \/ Z, M* e6 h5 h2 n4 [/ N村民说,柿子早就没啦!都挂到各家墙上啦!
6 r. ~$ t6 Y, f5 A' L: o / `0 e# C0 x7 Z4 o. X9 Q% i
( U( M- O6 A( \! M# }+ k* f5 Z' q$ V- Z) L) m
后来我们才知道,带着我们找路上山的大叔,是民歌大师张老师——一个50多岁的大姐一脸害羞地轻声问我,那是张老师吗?这副模样,跟我见到陈鸿宇一模一样,粉丝无疑了……这是一个几近无人居住的村落,虽说已经有不少红砖房,但鲜有人声,屋檐上的青苔也积了厚厚一层,唯一能证明还有人迹的,是门前挂着的大串玉米和满墙的红柿子。0 w4 L9 h a+ E' i9 F

$ Y3 i: ]0 }" X7 C! J
- R4 A& s7 P7 J+ ]. T6 S4 G% ]4 Y* G6 y" ~7 W+ d
村内有一处宅子,门口的玉米串有一人宽,从房檐挂到地面,宅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瞧见了我们,欢欢喜喜地端出一大盘自家晾晒的柿饼,一个又一个地塞到我们手里,还一边说着“自家的,可甜了”。' T. \! k4 d) }9 [) h. Y! q0 \
$ v: \$ D) J0 j. y0 W9 D; x, \
g6 I/ @ m1 S
; @7 h7 r8 z# {- r' y2 U
6 |3 ~% Q: R1 A% l' Y9 M: F
# j4 t" }/ h5 n0 w2 L- q
别看老宅陈旧,房梁上的雕花和老家居的木刻依旧很是漂亮,此情此景,也让与我们同行的民歌大师张老师忍不住在门前高歌了一曲。当曾经人人传唱的民歌再次回荡在这个山头的村落里,老夫妻的眼里闪着一点点光亮。: X9 ]9 P2 o* S, {" V
' `! r! G4 e9 I. B2 h, [8 t- z
2 H" N! N; ?/ W) l! V7 g5 U# M9 N7 w& p8 ]
村里的人渐渐都搬去了山下,而留坝的老县城里,也有人来来去去。留坝县城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贯穿而过,河边的民居邻水而建,上下楼的铁栏杆就那样悬挂在水面上,每日里上上下下,都能听到河水匆匆而过的脚步声……
6 B( _* Q4 c a/ |! v' Q
- D7 j( G7 R. { c. d) \6 a4 N2 R# ]9 O
' R4 N7 i: r+ D* Q( M6 w7 v. G河边上有一座上个世纪的建筑,外观完好地保留了70年代初建的风貌。斑驳锈蚀的“老电影博物馆”几个大字,注明了它的用途,在那个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在留坝县城的人民心里,留下了举足轻重的意义。
% Q/ Y ]9 ]7 w0 ?
9 x) _3 V8 g9 A) y& V6 u
9 V1 R" ~5 C/ m' U8 ^4 ?: m- a6 {. q, c9 O- u& Z
从1979年第一次播放电影开始,老影院已经兢兢业业工作了近40年,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先进播放设备替代了陈旧的放映机,那些老胶片也被尘封进了铁盒,鲜有人问津。
' J. i4 a4 H V( ^/ B% s; _
, Y: L; |( n' s
) o: f, Y! l: D- Y) \$ {
) a7 N! H" `5 M) i" o2 `; l* F
& I7 W( B! n: n) d/ G# g: }如今哪怕偶有启封,也是为了向下一代展示这些曾经的技术,小朋友们看着轰隆作响的放映机,眼里透露出的好奇,如同当年第一次见到电影的年轻人。+ O6 \4 k4 x6 @; w

0 s& }6 O2 q# ]. g2 m4 M8 y0 m \" q
1 B/ Y7 {& a- t. _1 v如今的电影院已经大不一样,完成了改造之后,一楼的房间改造成了咖啡厅,加入了先进的设备,有了最新的电影,但仍旧在新的放映厅里保留了2排曾经的老椅子,“忆苦思甜嘛”……年轻人们仍然会相约在这里度过一个周末的下午,就像当年爸爸妈妈们吆喝着朋友去看坝坝电影一般。& L7 c. e: U" _2 T9 d( `1 |9 g
5 a! T" ^' Z: @% z: \- Q% ^" v
: f6 e2 B4 E9 V l' C& U距离电影院不远,是留坝老街,完整地保留着生活气息,不时有散步的邻里擦肩时互相点头招呼,再匆匆分开。
; U& Q! A- K8 j" P) B
8 k: `9 t) k% M, s6 n: O% w: }8 C
1 _& Y* |, t8 Z: c, k8 \6 Y" }. a2 y$ W5 K9 G
周末的早晨,老街也醒得很晚,10点的钟声响过,两旁的民居才升起袅袅青烟。打那透着缝的木门前经过,室内温暖的气流,拂过耳朵,越过鼻梁,让人止不住想伸进头去瞧一瞧。
, ^& L8 e4 z2 W! u! | F1 ^4 ]& L. v6 q# A! P
1 J( }+ f4 I1 f4 o! p* W) Z6 X; H% |4 m0 n. q3 F6 q4 Q; T
这些居民大多祖祖辈辈在此,习惯了邻里间的默契,甚至不需要太多言语。这份宁静似乎很难被打破,往来者悄悄,偶有玩闹小孩匆匆跑过,也会在紧随着赶来的家长“斥责”声中降低音量。' h; O0 b( K7 y( @6 `
5 h+ y9 }! b, ~$ B/ P' V
: t& n9 i9 g0 O3 z E8 S
_5 f- O$ x2 j# N5 o/ V老街上藏着一间大大的“留坝书屋”,是旧民居改建而成。4 ]3 g2 d+ @; l. @' z8 Z, ~5 D

0 k1 ~ O" q! U, A3 ?' _
) R$ d/ C7 ~" g" V* m5 R( K, N3 I( |: B: K& \
前厅改造成了书店,掀开厚重的门帘,是被暖炉烘得软软的空气,书店里留有大量的阅读区,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把寒潮隔绝开。
e% |8 R# c3 @ 5 j; @; a' p2 m
% w( I+ K* {. z$ o: {$ D- _
! t' u: D* V5 F2 `4 M0 H6 @
$ V% a9 \9 N1 K% ^
/ \5 c s8 ~3 j9 I9 v! T堆叠至房顶的新旧书籍下,是一应俱全的老家居,不是一间书店,更似一户爱读书的人家。
3 l- @! a' E; C0 Q m ( M6 \) q$ K6 V+ ^5 Y) m
0 u) i/ M* ~# z3 q
5 l) b7 ]+ i6 n: f1 ^穿过前厅,小花园的另一头,高高的楼梯通向3层高的小楼,那里是住宿区,简单的原木旧家具和传统的陕西民居摆设,让不少文人作家将这里当做创作的隐世之处,推门便是青烟袅袅的远山,闭户即是静默的独处时光。
9 U- t) E6 y# |( t/ C) [+ s 9 ?' A6 Z3 \. R
6 k4 I1 O& o: u& c5 k: Y7 n; D3 o2 V- `
另一处修旧如旧的地方,是供销社。$ Y/ U9 \% W! Z: M. j* u2 d) u% c
: k2 c3 p: \2 G- X7 }0 H, T1 U
3 y) P" F* k- p' ` W v) Y% ` G
) l- r) ^& k7 N$ J0 ?* |2 _" w: j在这个贯穿人们生产和生活数十年的机构,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淡出视野,留下的建筑却并未像记忆一般褪色,而是重新在生活中,找到了“存在感”。
& h" j1 Y8 G9 M! Z
3 R+ X. r$ J9 f- S$ u3 c
* s0 ^& P1 d" j' Q
, @- t* M7 h; Y# k老街的供销社是一处茶室,也是一处本地特色文创产品商店,更是一处旅社,站在老街抬头就能看到二楼倚窗的双层小床。
. M$ S3 n' ^' `8 f! v0 M# m 8 W1 q+ i- W. U
/ T7 v& r2 e" R5 y5 g
" j8 V! y7 x# t3 C- c6 S5 W6 A" B
供销社里陈列着各式各样年纪比我爸妈还大的物件,老式电话、老式收音机、唱片机、茶杯、银钱票据,这些物件见证了这一处由喧闹转为沉寂,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全过程。
* n% p1 ^) T9 w3 a# s8 m # z- t K9 J; ?
0 g5 f ~2 ]2 P0 j3 \& \6 e
% p! n; n4 }# g机会,在老街好好停驻几日,从这头走到那头,感受青石板上的脚步声和屋檐下的雨声,感受那些不曾体验过的时光。# }) P; Y: w: t& j% C1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