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962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6Rank: 6

妈币
542  
宝宝生日
 
积分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8: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通宵无眠之后,你是否总会强烈渴望冲一大杯咖啡来撑着。但是你又是否知道,还有其他更加健康的方法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呢?其实有些饮食是可以抗疲劳的。只需知道这些特定的饮食,就可以避免在不恰当的时刻打呵欠啦! 9 g$ H2 i  N$ L
1 i, x& ^2 r# k
  
7 T- w4 k7 o# K& T  K2 }9 T: P+ \0 b5 h& |9 @
  1、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可提神:人体有三分之二是由水构成的,许多人体的基本功能都依赖于这种简单的物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说“疲倦是最高的脱水信号”也就并不奇怪了。在一日之晨喝上一大杯水,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如果你觉得白水比较难下口,可以试着调制符合自己口味的加味水,或者在果汁里添加一些橙汁柠檬汁,做成提神水。( f- V1 j  J  g% \" K( U8 g
$ O" B7 o- v$ ^% D
  
: \9 N# P' P2 J# ]) v( L$ Q5 P3 X" e& z1 m/ p. ]  ?- O
  2、摄入富含镁的食物,保持能量:矿物质界的无名英雄镁元素对能量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缺镁的情况很少发生,但是多摄入一点镁元素,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提神效果。坚果和种子,甜菜和菠菜等绿叶蔬菜都富含矿物质。不要忽略豆腐,豆腐也是富含镁元素的。. C6 F3 S( ^- _- r3 |$ t9 T; t

6 E4 t# Z. a4 Z( Q. c

Rank: 6Rank: 6

妈币
542  
宝宝生日
 
积分
236 
欢迎大家来补充啊!

Rank: 6Rank: 6

妈币
542  
宝宝生日
 
积分
236 
  5、瘦蛋白质更健康,有效抗抑郁:汉堡之类的高脂肪食品会让你觉得饱足却精力下降,消化这类食物就需要很多能量。选择瘦蛋白质,摒弃那些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吧。蛋白质是肌肉的基本组成成分,而且其中含有的氨基酸对神经传导物质有显著影响,有助于保持敏锐度。吃富含欧米茄-3的鱼类来摄入瘦蛋白质吧。这种必需脂肪酸可以抗抑郁,抑郁会耗光能量。太疲劳要补充双份营养的话,就试试咖喱汁清蒸鲑鱼吧。8 d1 z8 g# B3 J0 b; g1 F! \  u

& x4 C: I' x* D6 \
0 G3 B3 v, S7 e2 E+ l5 S

Rank: 6Rank: 6

妈币
542  
宝宝生日
 
积分
236 
3、吃菊糖抗贫血,精力更充足:从能量棒到燕麦片,很多食物的配料单上都有菊糖。这种纤维天然存在于小麦、大蒜、洋葱、洋姜中。菊糖不仅可以让你饱腹感更长久,还有助于保持常态(处理便秘无疑是件耗精力的事),而且还可以促进身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因此也有助于抗贫血。可以试试烤姜片,把它加在汤里。人们认为它们还富含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益生菌。我们都清楚,即使一点点小病,也会使人的精力暴跌的。
2 P7 o" L* _+ i5 U$ [5 j1 O6 E
& J% q0 w/ ~8 X' y, {  " S7 d2 g' u% a3 J' N, s, M

. [) ?( J8 T: C6 _" D  4、选择全谷类食品,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碳水化合物是大脑能量的来源,但在碳水化合物为脑灰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缓慢消耗持续的能量。通过维持血糖含量,这些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并有助于之后的睡眠。地瓜和燕麦片等全谷类食品中都也含有碳水化合物。错过某一餐不吃会使人没有精力,想要不疲劳,补充营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吃早餐!吃上一大碗燕麦粥,来为大脑和身体提供能量吧。# r6 z2 N4 ?' ^2 b: V

0 X1 H7 w1 ~. ]6 w( W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比咖啡更抗疲劳而且健康的食物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