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09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

妈币
515  
宝宝生日
 
积分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22:3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花-猫 于 2012-10-15 10:27 编辑
0 R/ O; b, A" r' A1 ?) A8 |' ]& {/ E' s$ h
今天为大家介绍黑白芝麻不同之处,白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缺乏者食用;适宜身体虚弱、贫血、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老年哮喘、肺结核,以及荨麻疹,习惯性便秘者食用;适宜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神经炎、末稍神经麻痹、痔疮以及出血性素质者食用;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根据前人经验,男子阳痿、遗精者忌食。白芝麻具有含油量高、色泽洁白、籽粒饱满、种皮薄、口感好、后味香醇等优良品质。白芝麻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性和抗衰老性。/ x. A7 ]8 S& p# V) f
芝麻的功效:
! }- |- W3 R$ b1. 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芝麻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9 X: x2 N# r1 _' `4 D
2. 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细胞内有害物质游离基的积聚,可使皮肤白皙润泽,并能防止各种皮肤炎症;8 k  T- M& Z9 n! V# u, X
3. 芝麻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
4 ]& [) w' X( c$ X- c芝麻食疗作用:7 l9 z$ b* Y- Q+ W' u
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5 [3 v2 e4 p- Z
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强身体,抗衰老之功效。  _9 \6 W, [) \% n$ I8 h1 w2 Q  @; _
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头晕耳鸣、高血压、高血脂、咳嗽、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乳少、尿血等症。
" j1 l0 x  Y) R白芝麻和黑芝麻比较:" B: U1 U: B: L; H
从营养科学看,无论黑芝麻、白芝麻都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就脂肪而言,可算得上量丰而质优。黑芝麻的脂肪含量为46%,白芝麻为40%,二者含量都高;维生素E含量很高,黑芝麻为50毫克%,白芝麻为38毫克%;就钾钠比看,黑芝麻为43:1,白芝麻为8:1,常食黑芝麻对预防或缓解高血压有益;芝麻是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黑芝麻含量为28%,白芝麻为20%,这显然是芝麻润肠通便的一个重要原因。芝麻油含有麻油酸,故具特有香气。由于维生素E含量高,具抗氧化作用,经常食用能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7 ?. [3 L4 E: P燥伤胃津 喝喝芝麻粥5 ^+ w' D# c* T7 A# F
燥伤胃津,有什么症状?主要表现症状为口干渴、尿少便秘、干呕,舌淡红无苔或有裂纹,脉细。这时候可以熬芝麻粥调理调理。
: M1 ?4 i0 J) P2 Y中医对芝麻的药用有较高的认识,称它是一味强壮剂,有补血、润肠、生津、通乳、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症状。
( \8 G# k" R3 ?/ {+ v4 G3 K, Y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把芝麻粥和一日三餐联系起来,其实,只要煮粥的时候顺便加些芝麻进去,做成芝麻粥,把它当成早餐或晚餐,经常食用就可以了。* k5 e7 i& \% w
芝麻粥做法3 P9 z& B3 \/ C% q* j4 u# T% H; m
食材:芝麻仁6克、大米30克,白砂糖或蜂蜜适量。
2 F/ o; I) c) I. o! n1、将芝麻炒出香味待用;) J4 Y# L- p+ P! _# M5 X6 h1 g# g: s
2、煮大米成粥,快要熟时加入芝麻,再加入白砂糖或蜂蜜即可。. N& G6 n6 v& s( G4 b3 Z+ P$ v

000

五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妈币
1260  
宝宝生日
 
积分
565 
沙发哟   学习了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837  
宝宝生日
 
积分
413 
好神奇啊

Rank: 1

妈币
27  
宝宝生日
2012-04-25 
积分
10 
哦哦,学习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黑白芝麻不同之处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