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5-27
- 帖子
- 31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201
- 精华
- 0
- UID
- 4124241
   
- 妈币
- 865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积分
- 1201
|
本帖最后由 段小牛牛 于 2010-12-1 21:08 编辑
在和父母的交流中,香蕉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家长们十分关注的方面。所以决定将每个问题做成一个主题的形式,邀请各位妈妈一起来探讨和学习,就像头脑风暴一样,因为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父母的智慧是无穷的。:)
语言应该是香蕉从做早教到医院,从认识或不认识的父母,面临过最为多,且又复杂的一个问题。一直都想开贴,但总是不敢,因为语言是如此高深的一个研究课题,我害怕自己无法去做一个正确或者合理的解释。但是,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机会往这个方向专研,但是至少现在,我想努力地从最朴实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的孩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
当然,最好的老师,永远是我们最亲爱的父母!
以下是香蕉老师的发言汇总
**从上面部分妈妈提出的问题来看,宝宝大都在14月到2岁左右,这也说明我们的家长无论是从理论或是实践来看,都认为这个阶段应该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时期。也开始非常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那么,香蕉要问的是,在宝宝这之前,0—1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前语言阶段”,你们又在开始关注宝宝的语言环境吗?
**宝宝的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我们常常对照书本上的儿童发育里程表细心地核对宝宝的发育状况。 然而,事实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 例如,尽管大多数宝宝在12个月到13个月学会走路,但是也有的宝宝可能在17、18个月才会走路。
实际上,将近30%的宝宝在那些发育里程表范围之外,10%的宝宝至少在一个重要的发育里程碑上“异常”地落后于其他宝宝,而实际却并没有什么问题。
各位妈妈们, 你们先不要着急自己的宝宝为何还不张开可爱的嘴巴,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标准,如果他有以下表现,您就大可放心:
他与成人有目光接触,能听懂成人的话,喜欢微笑,玩玩具,与其他人交流,并且懂得用肢体语言表达他的需要和感觉。
**第一表扬的是“我不管他会不会说,一样的教”,每个时期孩子的语言接受和表达是不一样的,只要坚持,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表扬的是“三字经”,其实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去“利用”,三字经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非常有利于宝宝的最初语言模仿。
**我们先来看看0—3个月宝宝语言发展的情况。这个时候他们处于简单音节阶段。首先是听觉较为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婴儿首先学会的是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其次与成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婴儿产生交际倾向,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再者就是能发出一些简单音节,多为单音节,。
4—8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连续音节阶段。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发音内容大多是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
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重叠音节发声的过程。这时候出现的mama, baba常被成人误以为是在呼叫妈妈爸爸,实际上这只是前言语阶段发音现象。
2、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
3、能辨别一些语气、语调和音色的变化。
4、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
5、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9—12个月的宝宝处于学话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
3、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
4、一定的语音能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
5、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
6、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如“爸爸”,“妈妈”
或“拿”
第二点就是帮助宝宝认识实物。妈妈可以选择婴儿生活环境中比较熟悉的东西,比如把室内和周围环境的物品讲给宝宝听。此时,无论宝宝是否听懂,都要耐心、反复地讲。 讲解的时候要发音清楚,准确,尽量使用儿语。 5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妈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让宝宝辨认物体,同时积累词汇。比如认识台灯,可以抱着婴儿坐在台灯前,拉着婴儿的小手去提灯罩,把灯打开再关上,反复几次,增加婴儿的兴趣。然后再抱婴儿到另一个房间,问“台灯在哪?”观察婴儿是否用眼睛寻找,如果找到了,要给予赞扬。
宝宝的语言发展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1岁半的宝宝处于单词句阶段,说话的积极性还不高,只在高兴或有所求助的时候,才主动说话,具有以词代句,一词多义和单音重叠的特点。 比如“猫猫”可能代表“我看见了猫”,还可能指代毛的物品。
9—12个月的宝宝处于学话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
认识了0—1岁宝宝的语言发展特点,最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对症下药”,给予宝宝一个正确合理的刺激方式和刺激环境。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适合宝宝的方法,当然,更希望有经验的妈妈们把自己宝贵的经验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第一、对于我们的小宝贝,最重要的就是要逗引他们发声。选择的最好时机是在宝宝睡醒后一个小时,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心情最好,妈妈可以在宝宝发出“敖”等愉快呼声的时候,用同样声调进行模仿,与婴儿进行互相交流。比如也反复跟宝宝说“敖、敖,宝宝要妈妈抱”,一边把宝宝抱起来抚摸亲吻,使他更为高兴满足,这个时候逗引宝宝发音,如“Ma”等。 6个月的婴儿,当妈妈通他讲话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作为回答,这种发音训练为宝宝下一步模仿成人的语言打下基础。
第二点就是帮助宝宝认识实物。妈妈可以选择婴儿生活环境中比较熟悉的东西,比如把室内和周围环境的物品讲给宝宝听。此时,无论宝宝是否听懂,都要耐心、反复地讲。 讲解的时候要发音清楚,准确,尽量使用儿语。 5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妈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让宝宝辨认物体,同时积累词汇。比如认识台灯,可以抱着婴儿坐在台灯前,拉着婴儿的小手去提灯罩,把灯打开再关上,反复几次,增加婴儿的兴趣。然后再抱婴儿到另一个房间,问“台灯在哪?”观察婴儿是否用眼睛寻找,如果找到了,要给予赞扬。
妈妈们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鞠萍姐姐吗?还记得她说话的方式吗?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审美观点,或许已经无法接受她的那种说话方式了,但是就在小时候,每一次的七巧板,我们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听她甜美而略带夸张的语气、语调和神情,并且也希望我们的父母也能够用这种语言方式和我们对话。
其实鞠萍姐姐所用的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儿语”。儿语的特点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发音清晰、吐字缓慢。第二、运用高频语音,带有感情。(记得我之前做早教指导师的时候,就采用高频声音,因为较高频率的语声适合于婴儿早期听觉的适应范围。所以你会发现宝宝特别喜欢夸张的表情和语调;这也是以前我上课前就会教家长如何学会“说话”的原因之一。) 第三、句子短而重复多。
妈妈们你们请回忆下,之前你有采用这种我们成人觉得“幼稚”的方式和我们的宝宝说话了吗?
当然,采用儿语的时间不宜过久,婴儿掌握了母语的基本语法(主、谓、宾的句型)后,就要让他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自然交谈。这个时候尤其要避免再用“宝贝,看那边有辆“车车”。而是说,“宝宝,看那边有一辆“小汽车”。”
第三、培养宝宝语言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妈妈让宝宝背靠在怀里,两手抓住宝宝的小手,教他把两个食指对拢,一边嘴里讲,“虫虫—飞“,或一边举着宝宝的小手教他抓挠的动作,这些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动作协调能力
第四就是尽早开始和宝宝说话,并且多说话。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可以开始和宝宝说话,并适当介绍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词给宝宝听。比如,当你把一块柔软的坛子盖在宝宝的身上的时候,就说“软”,同时拉着宝宝的手来感受并重复说“软”这个词,宝宝很快会把词和词义联系起来。 宝宝醒来的时候,用柔和的声音问候他,如“宝宝,早上好,睡得好香哦!”妈妈在喂奶的时候还可以让宝宝听听音乐或给宝宝哼一些儿歌;在宝宝快要睡着的时候,可以轻轻吟诵摇篮曲。这种听觉刺激能够储存语言信息,促进父母与宝宝的感情交流。
据新的研究表明,与语言狂人型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宝宝,同崇尚沉默是金的妈妈养育出来的宝宝相比,在2岁的时候,前者比后者多掌握296个词汇。也就是说,你同宝宝讲的越多,他相应接受到的也就越多。 所以,先让我们成为一个“话包子”妈妈吧!!
第五教宝宝接受妈妈的指令。比如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着,玩具放在旁边,妈妈说出每件玩具的名称,并一件件地拿给宝宝,然后,妈妈再说着某一件玩具的名称,一边让宝宝将玩具还给妈妈,这样的活动可以训练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认物的能力。
因为人类的语言分为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而孩子语言的学习最初是从理解性(也就是所谓的接受性语言)语言开始的。所以,让我们的宝宝从语音的学习,再到词汇的学习,其实也是一个逐渐建立理解的过程。 而我们让小宝贝将语言与相关的动作、实物联系起来,这也是与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形象生动地教宝宝语言是最为关键的。
** 对于我们的小宝贝,最重要的就是要逗引他们发声。选择的最好时机是在宝宝睡醒后一个小时,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心情最好,妈妈可以在宝宝发出“敖”等愉快呼声的时候,用同样声调进行模仿,与婴儿进行互相交流。比如也反复跟宝宝说“敖、敖,宝宝要妈妈抱”,一边把宝宝抱起来抚摸亲吻,使他更为高兴满足,这个时候逗引宝宝发音,如“Ma”等。 6个月的婴儿,当妈妈通他讲话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作为回答,这种发音训练为宝宝下一步模仿成人的语言打下基础。
这也提醒各位妈妈一定不要因为宝宝一时的不吐"真言“,而放弃了与宝宝的不断交流。坚持必然会有结果。
**请记住Yu’s mum,“不要因为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就停止对他的言传身教。”
**就是宝宝的语言环境。其实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因此,语言交流和人际交流能力将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所以建议我们的妈妈经常带宝宝出去走走,多和小朋友玩。 不要因为寒冷的冬季,而剥夺孩子在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
|
-
总评分: 妈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