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

收藏 分享 2008-2-28 11:09| 发布者: 妈网客服@cq| 查看数: 1954| 评论数: 5

现在的孩子教育难,难教育,这是大家都头疼的问题.那么,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呢?我认为,适当的打还是对孩子有一定好处的,但打孩子应守原则讲方法.
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也许不会成为心理很健康的人吧。   家长如果真要教训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   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及时原则   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   第三:隐蔽原则   “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胡适的母亲就是教育孩子的典范,从不在人前打孩子。   另外,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achunlv 2010-7-21 19:23
最强悍的教育倡议书——为人父母者必读! 以草根的力量,推动教育的改革 尊敬的家长们: 之所以想到要发起这样的倡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看到许多聪明过人、学业优异的莘莘学子未就业就先失业时的痛心,有看到很多父母对现行教育的不满和愤怒时的无语,有看到国家为教育改革多年努力却收效甚微时的无奈,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坚信,以你、我、他,一个普通的家长,以草根的力量就能改变教育现状,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传统教育行业有诸多的不足,但我们并无意在这里去抱怨,因为我们看到很多教育人士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而且牢骚再多也于事无补,倒不如起而行之,以我改变,世界就跟着改变的信念,去为教育的改变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快乐。虽然快乐幸福有很多种定义,但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就是让孩子一直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因为一直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功几率会大大提高,或至少,一直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能让孩子内心充满快乐和满足。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呢?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天赋优势;然后,以孩子个性特长为中心对孩子进行培养;最后,协助或引导孩子找到发挥自己天赋特长的平台,去创造自己的价值。其中,发现孩子的天赋特长,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旦这一步走好,现在教育资源将被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家长和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资源,就能和现行教育体制和谐共处。但遗憾的是这恰恰是现行教育最缺失的一步,而幸运的是,这却是我们家长最容易做的一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敢于倡议大家去行动的原因,因为我们并不是号召大家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么如何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天赋特长优势呢? 先澄清一下天赋优势,这里说的天赋,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只有在少数天才身上所特有的特质,而是指一个人相对于自己而言,在处理某个或某些特定方面的事务所表现出来的优于其他方面事务的优势。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己的最长处最闪光点,而这个最长处和最闪光点只是相对他自己而言,而不管这个闪光点是不是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强,都是他的天赋特长和优势。那么发现孩子天赋特长的最佳方式,就是多观察和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直渴望做的什么,做什么方面的事情,孩子学得最快,做什么事让孩子内心得到由衷的满足,那么这些方面这就是孩子的天赋特长! 这听起来很容易吧,但如果您还是觉得自己太忙或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做这样的分析,那么就请采用一些专业的工具来帮助您,如“天赋乐园”网的天赋跟踪识别系统。这套系统简单易行,让孩子注册后,参加网上测试,日常使用智能训练馆,定期按指导录入您对孩子的评价,就可以得到孩子天赋特长的分析报告。 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擅长和热爱做的事。请牢记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路途或许还会遥远,但光明就在前方,为了孩子,让我们心平气和、意志坚定地以草根的力量,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进而去改变教育、改变社会,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做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事,过上真正幸福、快乐、满足的生活,让我们的社会变成幸福和谐的社会! 草根 2010年7月11日 http://www.iq139.com/view/25.html 改变别人难,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调整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设想,如果我们的观念都变了,这个世界就变了,因为世界是由人构成的。如果我们都希望是别人来改变,自己不改变,那么就真的难了。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真的都关系孩子的素质教育,关心孩子的天赋特长的发现和培养,而不是时时都盯着孩子的分数,那么自然而然,老师的压力就会减小,因为家长就是社会,社会对成绩都不重视了,真正重视了学生的素质和特长,那么老师自然就会顺应社会需要。现在都在骂教育,但是社会招人,还是看学生成绩,家长自己谈论孩子表现,也是相互吹嘘学习成绩,那社会都这么重视,你让老师怎么敢放松。 所以才要倡议大家一起来,你改变,我改变,他改变,那么社会就跟着改变,我们的教育就跟着改变。不会做,没关系,可以请教专家,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例如像倡议书提到的天赋乐园网的天赋识别跟踪系统。只有行动,才有结果,我们不幻想世界明天就翻天覆地,但我们应该坚信,自己改变,身边的世界就跟着改变。祝你好运,也祝我们教育好运。 改革,很多中心放到了现行教育的补、修、增强等方面,都是细枝末节的。能否想想,我们整个教育体制的设计核心思想和理念上的改革和试点呢?因材施教,讲了很多年,也被误解了很多年。以为就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就是因材施教,但真正,更深层的应该是根据学生是具有哪方面的天赋特长、个性特质,提供相应的教育,让他得到最好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如果人人都能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那都会很高兴、快乐、满足,社会就变成真正的和谐社会。民间有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了,例如‘天赋乐园’网,多元智能天赋识别跟踪系统,就是想宣传这样的一个理念,教育核心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擅长和热爱做的事。但民间力量毕竟不如国家。
引用 yolky@cq 2008-9-16 13:05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 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 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 ---父母 关注孩子一生 关注家庭教育 父母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家长”一个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永远不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的职业。 家庭是孩子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关键性作用;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成功就是孩子的成功。 2008年10月19日家庭教育专家周弘亲临重庆教育你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父母;教你如何更好的把孩子培养成才. 咨询电话: 67072435 67619850 主办单位: 重庆卡耐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卡耐基(重庆)学校 赏识教育重庆授权推广中心 公司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聚信广场A座16楼 赏识教育—世界公认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创始人 赏识管理发起人 中央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 被广大父母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 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被授予“赏识老爸”称号 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山东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饱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为我们创造的生活,永远翘起你的大拇指!——周弘 为了下一代,关注家庭教育的家长们宁愿坐在地上听,也不愿错过学习教育孩子的机会。 周弘老师为民生银行的贵宾客户进行赏识教育讲座。 沧州运河区政府专题报告会。
引用 shuzhaojun 2008-8-30 22:41
现在的教育呀!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好呀!
引用 莹莹妈@cq 2008-7-3 19:52
可是我家那个豆服打,你好好跟他说他是不得听的,有时候觉得打起真的造孽,但是没办法完全一副挨打相。
引用 钟静 2008-5-9 11:11
我的孩子特别淘气,而且脾气特别倔,有时我都拿他没有办法.有时气愤时打他,自己又特别心疼.我现在很困惑,孩子究竟该怎样来教育?

查看全部评论(5)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