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1-19
- 帖子
- 55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849
- 精华
- 2
- UID
- 570017
   
- 妈币
- 1554
- 宝宝生日
- 2004-12-02
- 积分
- 2849
|
原帖由 LLmom 于 2010-4-3 06:10 发表 
听到楼主反省中国的酒肉社交,我觉得实在很有趣。也许英国人是要过的绅士些呵呵。
我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聚会就是我们系主任每年两次的聚会,不知道属不属于你的酒肉社交呵呵。事前他会把他要做的菜发给大家征求意见,都是一个系列的菜,比如chili就是七八盆各种口味的chili, 包括啥麋鹿肉,或者素食,或者是各个地方的风味。汤就是各种各样的汤,包括中式馄饨汤,都是他多年下来积累改善的菜谱,然后车库里满满一冰箱各个国家的啤酒,每次大家去选啤酒的时候,就好像小孩打开一盒巧克力,满眼放光不知道该选哪个,澡盆里则是冰堆里各种饮料和水,水果零食到处都是。我估计美国人更爱吃哈哈。
亲爱的,我所指的“酒内社交”指的是仅以吃喝为主的单纯的社交方式,我相信你跟朋友们在一起娱乐,不会每次都是在一起吃个饭就完了吧,而且在国外大家庭也好,企业也好,多是以自助餐为主,参加朋友聚餐还常有收费的时候。而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从ZF到企业,再到家庭,“吃”是耗时最的社交项目,铺张浪费触目惊心,只是喝个酒,能喝上大半天,你劝我喝呀,我劝你喝呀,回回如此,我们之所以把“吃饭”称FB,就是对这种文化的一种自嘲和默认了。当然,现在也多了很多绿色社交,比如:驴行,植树,读书会,车友会等等。
谁不喜欢吃呀,吃遍中国美食也是我的愿望之一,偶能吃能喝名声在外,曾经也是公司里的“大胃”前三甲噻!:)
从我家老大很小大概一两岁,我就带他去,让他见识除了birthday party之外的party是什么样的。在那样的场合,大人是主角,小孩在外面玩,其实我觉得孩子玩孩子的并没有啥问题,孩子也可以有相互的精神交流呵呵。
孩子玩孩子的,也需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场地,提供看护,并维护秩序。我是以我的经验来分析的,肯定跟别人甚至国外的不一样哈。我们家里也经常搞聚会,郊游啥的。我和老公每次都成了孩子的义务看护员,而他们的父母,基本是自己看电视,打游戏,打麻将,喝酒之类,这种各玩各的玩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孩子觉得我们大人都没事干,就知道看电视打游戏,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最关键的是,似乎每次聚会都是以“大人为主角”的方式。
所以,在我们QQ里经常搞一些以孩子为主角的娱乐方式,呵呵。
另外你说三岁以下的孩子会对集体产生恐惧,我觉得应该反思的应该是学校的管理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早期教育是空白的:)我并不同意3岁以内“只适合跟家人生活在一起”,或者我说个更明确的年龄,一岁之后孩子的活动能力已经非常强了,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增加,单靠家庭已经不够了,孩子成天在家会显得很无聊,因为他需要走出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爱不是要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就能得到保证的,在时间和质量上,我显然会说质量。
我理解保护心理很强的一些父母希望小孩能有充满爱心的环境,但我还是那个观点,爱有很多种方式,而孩子的内部发展构建是他成长强大的根本途径,而不是靠外部爱的直接给与。爱是必须的,基本的,但不意味着要跟家人生活到三岁。我会觉得一岁之前比较合适,他们的行动能力增强之后就可以开始引进外面的社交世界了。 ...
加大加粗那句话你说得太对了,中国的早期教育(0-6岁)不能说空白,但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我相信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他们做了许多,也放弃了许多,但为什么孩子们还是少有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呢,为什么孩子们跟父母的关系还是那样敏感加脆弱呢。
我承认我说的“只适合跟家人在一起”,是我表达不当,偶绝不是让孩子成天的呆在家里不出门。孩子需要了解世界,不出门咋行呢,放手让孩子去探索,我是举四肢赞成的,呵~我是指让孩子过早的去过集体生活,尤其是一周才接一次孩子回家的方式,甚至将孩子送回老家,等上学了再接回来,我都非常反对。所以有些福利好的国家是要求父母必须有一人在家全职带孩子,1年3年不等。当然,我们没这么好命,要么辞职,否则只能让老年人来帮忙。尽管只有晚上和周末才能陪孩子,孩子依然会感到欣慰和安全的。
为什么我要说0-3岁,因为这人类是“早产三年的动物”,这不是我说了算的哈哈!3岁以前的孩子,认知是很有限的,也没有自我判断力,我们天天不跟孩子在一起,你跟他说一百遍一千遍“我爱你”都没用。就跟需要吃奶的动物一些,说直白点就是有奶才是娘。“你都不喂我不抱我不亲我,怎么会是爱我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