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01 | 浏览: 1772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love甜儿 于 2010-4-1 22:22 发表

我看了一个专家写的书,关于被打与打人
我还是提倡适宜的帮助

适宜就是恰当而合适,不要帮多,也不要不帮

举个例子
上个星期天,我甜儿和他的哥哥被两个七八岁的男孩追着打,踢了他们的肚皮,甜儿还受伤了 ...



赞!赞!赞!
有你在我省事多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LLmom 于 2010-4-3 06:10 发表


听到楼主反省中国的酒肉社交,我觉得实在很有趣。也许英国人是要过的绅士些呵呵。

我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聚会就是我们系主任每年两次的聚会,不知道属不属于你的酒肉社交呵呵。事前他会把他要做的菜发给大家征求意见,都是一个系列的菜,比如
chili就是七八盆各种口味的chili, 包括啥麋鹿肉,或者素食,或者是各个地方的风味。汤就是各种各样的汤,包括中式馄饨汤,都是他多年下来积累改善的菜谱,然后车库里满满一冰箱各个国家的啤酒,每次大家去选啤酒的时候,就好像小孩打开一盒巧克力,满眼放光不知道该选哪个,澡盆里则是冰堆里各种饮料和水,水果零食到处都是。我估计美国人更爱吃哈哈。



亲爱的,我所指的“酒内社交”指的是仅以吃喝为主的单纯的社交方式,我相信你跟朋友们在一起娱乐,不会每次都是在一起吃个饭就完了吧,而且在国外大家庭也好,企业也好,多是以自助餐为主,参加朋友聚餐还常有收费的时候。而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从ZF到企业,再到家庭,“吃”是耗时最的社交项目,铺张浪费触目惊心,只是喝个酒,能喝上大半天,你劝我喝呀,我劝你喝呀,回回如此,我们之所以把“吃饭”称FB,就是对这种文化的一种自嘲和默认了。当然,现在也多了很多绿色社交,比如:驴行,植树,读书会,车友会等等。
谁不喜欢吃呀,吃遍中国美食也是我的愿望之一,偶能吃能喝名声在外,曾经也是公司里的“大胃”前三甲噻!:)


从我家老大很小大概一两岁,我就带他去,让他见识除了birthday party之外的party是什么样的。在那样的场合,大人是主角,小孩在外面玩,其实我觉得孩子玩孩子的并没有啥问题,孩子也可以有相互的精神交流呵呵。

孩子玩孩子的,也需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场地,提供看护,并维护秩序。我是以我的经验来分析的,肯定跟别人甚至国外的不一样哈。我们家里也经常搞聚会,郊游啥的。我和老公每次都成了孩子的义务看护员,而他们的父母,基本是自己看电视,打游戏,打麻将,喝酒之类,这种各玩各的玩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孩子觉得我们大人都没事干,就知道看电视打游戏,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最关键的是,似乎每次聚会都是以“大人为主角”的方式。

所以,在我们QQ里经常搞一些以孩子为主角的娱乐方式,呵呵。

另外你说三岁以下的孩子会对集体产生恐惧,我觉得应该反思的应该是学校的管理方式果是这样的话,说明早期教育是空白的:)我并不同意3岁以内“只适合跟家人生活在一起”,或者我说个更明确的年龄,一岁之后孩子的活动能力已经非常强了,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增加,单靠家庭已经不够了,孩子成天在家会显得很无聊,因为他需要走出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爱不是要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就能得到保证的,在时间和质量上,我显然会说质量。

我理解保护心理很强的一些父母希望小孩能有充满爱心的环境,但我还是那个观点,爱有很多种方式,而孩子的内部发展构建是他成长强大的根本途径,而不是靠外部爱的直接给与。爱是必须的,基本的,但不意味着要跟家人生活到三岁。我会觉得一岁之前比较合适,他们的行动能力增强之后就可以开始引进外面的社交世界了。 ...



加大加粗那句话你说得太对了,中国的早期教育(0-6岁)不能说空白,但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我相信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他们做了许多,也放弃了许多,但为什么孩子们还是少有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呢,为什么孩子们跟父母的关系还是那样敏感加脆弱呢。

我承认我说的“只适合跟家人在一起”,是我表达不当,偶绝不是让孩子成天的呆在家里不出门。孩子需要了解世界,不出门咋行呢,放手让孩子去探索,我是举四肢赞成的,呵~我是指让孩子过早的去过集体生活,尤其是一周才接一次孩子回家的方式,甚至将孩子送回老家,等上学了再接回来,我都非常反对。所以有些福利好的国家是要求父母必须有一人在家全职带孩子,1年3年不等。当然,我们没这么好命,要么辞职,否则只能让老年人来帮忙。尽管只有晚上和周末才能陪孩子,孩子依然会感到欣慰和安全的。

为什么我要说0-3岁,因为这人类是“早产三年的动物”,这不是我说了算的哈哈!3岁以前的孩子,认知是很有限的,也没有自我判断力,我们天天不跟孩子在一起,你跟他说一百遍一千遍“我爱你”都没用。就跟需要吃奶的动物一些,说直白点就是有奶才是娘。“你都不喂我不抱我不亲我,怎么会是爱我的呢。”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293  
宝宝生日
2005-12-27 
积分
771 
原帖由 乐果 于 2010-4-4 16:40 发表



加大加粗那句话你说得太对了,中国的早期教育(0-6岁)不能说空白,但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我相信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他们做了许多,也放弃了许多,但为什么孩子们还是少有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呢 ...



呵呵我们的那种聚会,吃就是目的,因为主人基本上能算另一种意义的饕客,太能喝啤酒了,我有次想第二天约个时间跟他谈事,人家打着光脚喝得意兴阑珊,说,明天我要是清醒还差不多:)

我不反对以吃社交,只是吃的内容和目的也有文化没文化之分,其实国内的饭局,真正目的并不在吃,我觉得连酒肉社交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个面子和利益的问题,说起来没有谁喜欢,但都说没办法,因为你可以从中得到想要的:)

另外你说现在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教育,这句话我很同意,看那么多妈妈都在问早教问题就知道了,不过问题在于大部分人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说个简单例子,有说做几次早教效果非凡——亲爱的,早教不是拿来做的,就跟爱不是拿来做的一样:)教育不是“做”出来的。学校也有同样的问题,学校因为更系统,改起来更困难。

看来你说的集体生活看来跟我理解的不一样。我们都该定义先。我的集体生活理解指的是社交场合和集体的接触,并不是一周回家一次,我也很反对把孩子长期送回老家,我们这里甚至有生了老二把老大从国内接来,把老二送回去,生了老三把老二接回来把老三送回去。不可想象吧。就算把小孩送幼儿园,也好过长时间和孩子不在一起,白天他去幼儿园,晚上可以在一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于感情培养也很容易。说个夸张点的,多给小孩洗洗澡,多产生身体接触,对感情培养都是有帮助的。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LLmom 于 2010-4-5 07:14 发表



呵呵我们的那种聚会,吃就是目的,因为主人基本上能算另一种意义的饕客,太能喝啤酒了,我有次想第二天约个时间跟他谈事,人家打着光脚喝得意兴阑珊,说,明天我要是清醒还差不多:)

我不反对以吃社交,只是吃的内容和目的也有文化没文化之分,其实国内的饭局,真正目的并不在吃,我觉得连酒肉社交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个面子和利益的问题,说起来没有谁喜欢,但都说没办法,因为你可以从中得到想要的:)


...


真正目的不在吃”,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这是一种社交文化,而不是饮食文化了。可能“酒肉社交”比较刺眼哈,觉得太低俗了,我就是要刺激一下大家的眼球,这就是眼球文化噻,哈哈!但是真的,现在的社会就是以吃为主旋律,个人以吃结友,企业以吃会商,咱们的公朴也没带好头,,。我老公很爱运动,他和朋友们经常去打打大球小球,可每打完球,还得去暴吃一顿,喝得酒气熏天的才回家。我就常对他说,我说你到底是去锻练身体,还是在破坏健康哦。我不反对和朋友在一起吃吃喝喝啊,多放松多愉快呀,但就看怎么个吃法。我个人哈,确实很不喜欢一吃吃几小时,还喝很多酒那种,好像不喝很对不起朋友似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你后面的内容,和我太有同鸣了。我始终觉得孩子要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给他长树杆的时间,枝杆分叉越早,那树长得可能越矮。我从没看到一棵结实饱满生机勃勃的大树,从树根到树顶都会长满树枝和树叶的。

对了,我想起前几天喝老公一同学聊天,他说到在美国被同事邀请参加孩子的生日聚会。他们夫妻俩把孩子拎过去呆了一会觉得好奇怪,怎么房间里有一大堆孩子,没见到其它孩子的父母呢。而后来送孩子过来的父母,把孩子留下就自己走了。原来,这是专门给孩子搞的聚会,父母们都不会参与的,除了他们2人。他们还觉得多不好意思,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人家父母忙着照顾孩子们,还得招待他们。感觉这应该算是以孩子为主角的活动了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Arlene2008 于 2010-4-1 23:12 发表
其实我觉得宝宝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从小,宝宝不管给我拿什么,或者是做什么,我都会给他说谢谢,现在我宝宝,不论你帮他做了什么,他也会对你说谢谢,真让我感动。。


是啊,说得多不如做得多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love甜儿 于 2010-4-3 23:34 发表


很赞同你的观点
我也觉得孩子对集体的恐惧这种观点持保留意见。

因为我女儿我从小就带他参加各种聚会和各种场合,我没有看出恐惧,我反而看到的是她对人多的事情要么无比好奇,要么无所谓。

今天,我们去南山春游,女儿全校的家长同学,可谓人之多。却又一个网上的妈妈带着她不到两岁的女儿也去参加了
他不是幼儿园的孩子

是因为和园长熟所以申请一起去了。

晚上举行文艺演出的时候,这个没上过幼儿园的的小朋友,却一直在舞台上玩耍嬉戏。
那么多人的场合,没有见到她恐惧。而是更开心。...


亲,我在贴子里指出了,所指的集体是学校式管理,也就是很正式的集体生活,管理很统一化的那种,比如统一上课,统一吃饭,统一睡觉,统一上厕所(看过《看上去很美》吗),就是那样的生活。而非偶尔一次的有家长陪同的集体出游,而且一定要宝宝可以自由活动的方式,否则宝宝同样会因为觉得不舒服,不适应,或哭闹,或无精打彩。产生恐惧心理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更多的则是厌烦集休,使孩子们更留恋于独自玩耍。我始终认为宝宝在0-6岁是长树杆的时候,不仅身体需要食物,精神也需要,而这精神粮食70%以上是来自于家庭,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0-3岁,是宝宝认识自我的阶段,3岁以内,宝宝获得家庭足够的关注和爱抚,他们内心满足,情绪稳定,精神焕发,3岁以上自然就会更多的去发展情感和认知,他们的探索需求会越来越大,他们时刻不停的活动着1秒种也不愿停下来,这时候就会产生主动参于集体,结识更多新鲜事物的愿望。3-5岁是使用自我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会觉得宝宝很犟,不停的说“我的,是我的”,“不,不可以,不行”等可证明自我的词汇。这个阶段对分享只能引导不可强求,而且我们越是希望宝宝做的,他可能反而不愿意。不想他们做的,他们会更感兴趣。因为“对着跟你干”能证明“我”是有价值的。发展的顺利的宝宝5岁以上就能确认自我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啊,宝宝身体需要18年才能成熟,他们的心理同样需要1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过早的跟宝宝强化成人意识是没多少用的,宝宝服从我们,不等于认可我们。只有当他们真正的认识了“我”,才会更多的去认识无数个“你”,才能走进集体,结识朋友,享受分享的乐趣。

我个人是很喜欢带宝宝出游的,经常参加自娱自乐的亲子活动,但早教也只有在12周岁之前参加过,因为1岁以内的宝宝还不自道“我”噻,好打整,而且又需要大量的感官刺激,随便浪个摆整她都黑高兴,呵呵~。一岁后都是参加朋友们自发的各种活动了,家庭每年也都有长途旅游计划,而且好几次都是母女2人行咧~

[ 本帖最后由 乐果 于 2010-4-5 13:42 编辑 ]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妈币
7557  
宝宝生日
2009-04-23 
积分
14827 
我们幺儿现在就很喜欢跟认识的人打招呼,虽然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还是很热情的咿咿呀呀的吼几声~~
不过,很多小孩都会越大越内向。见人都不但不会打招呼,还会躲起来~
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想办法引导孩子了~~多鼓励孩子,这样久而久之。他就会主动打招呼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丞妈@小胖 于 2010-4-5 13:22 发表
我们幺儿现在就很喜欢跟认识的人打招呼,虽然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还是很热情的咿咿呀呀的吼几声~~
不过,很多小孩都会越大越内向。见人都不但不会打招呼,还会躲起来~
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想办法引导孩子了~ ...


表面看确实是这样,但对少数宝宝们喜欢的人,他们却表现得很外向。
我发现,其实跟成年人的长相呀,态度呀,性格呀,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就是天生一副讨娃儿喜欢的脸孔,或者因为他们性格好,和娃儿耍得拢,这些人娃儿就是喜欢,见到这样的人就会表现得很主动,愿意问好。
还有一些人,则是热情过了头,见到他自己喜欢的宝宝又是摸又是抱,还跟宝宝开一些过份的玩笑,比如你妈妈把你送给我了,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反而让宝宝婆烦,还有些人爱评价宝宝,说什么不大方呀,不礼貌呀,那就更讨不到一声好了。

所以,我们成年人,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我们一些不合适的举止,让宝宝们变得更“内向”了呢。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会说话的鱼@cq 于 2010-4-3 16:58 发表

亲,好像这个是一个社会问题哟,呵呵。我们12现在还不大,但是我不敢保证她大了读的学校不会有打和被打的现象,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保证这点,包括学校。我也不伟大,我只是现在就开始想朗格才可以让她将来更好的保护自己,这点点就是我的目的。
还有我可以回答你为什么在幼儿园这个小的娃儿会说这样的话题,那个就是因为有黑多家长自己对各人娃儿说的,我们娃儿只是在听他们说,然后会产生疑问。我觉得不管是说这个话的小朋友,还是回来问我的宝宝,我都应该接受他们的话题,重要的是我们的处理方式,我不可能去隔绝他接触这些东西,因为社会本来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应该清楚,不是只有美好的,不过我相信不管小的大的,都可以去适应这个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我发觉往往影响人的各方面发展的,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态度和心态。正是因为这些多种多样的东西,让人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形成形形色色。

...


你说的这个现象却是很普遍,因为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平等的有秩序的环境,似乎遵守规则的孩子总吃亏。

针对打人,我借亲的贴子写一点哈: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打,所以总是有意无意的想把孩子培养得比较凶点,强悍一点,觉得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至少让孩子的胆子大点吧。
可像我们女孩子家家,能打得赢几个呢,总不能个个都去练武术,跆拳道吧。就算我们练了,别人也可能会练噻。所以,以暴制暴,始终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其实孩子的世界里需要自由,也同样需要规则,只有平等的规则才能保护所有的孩子。如同我们成年人一样,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法律,遵纪守法的人得不到保护,我们是绝对没有安全感的。没有安全感的我们会怎么样呢,就会攀强附贵,依靠更强大的人使自己也强大起来。如果攀不到的话,我们就只能惶惶不安的向上帝祈祷吧。无论是依附于别人还是上帝,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们会有自由吗,会真正感到幸福吗。

孩子的世界故然单纯许多,暴力事件就是打人,抢玩具,孤立别人这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很容易解决的事,但就是这些简单的暴力事件,如果解决不好,其实双方孩子都会得到伤害。

打人,我认为这个要分年龄,原因,故意和非故意。不是绝对的,但还是可以参考一下。

3岁以内的孩子,打人基本是无意识的,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伤害到别人,他们只知道“自己”。因为还不会说话,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就需要用行动表达出来。有时候他们是因为喜欢你打你,有时候是因为需要你关注而打你,有时候是因为没得到满足而打你。总之,他们是需要表达自己而打人,而不是真正想去故意伤害你。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去制止他的打人行为,而不要去惩罚孩子。并告诉他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难过。”

3岁-6岁的孩子,他们逐渐认识了“你”,认识了这个世界并非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控制力了,正常的儿童就不会再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焦虑。但我在孙瑞雪老师的书中看到,有许多这个年纪的孩子来到他们的学校后反而这个时候变得很爱打人。书里的解释是:孩子在自由的环境里会表现出自我真实的一面。对待这些打人的孩子,学校一般的做法是先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大多数原因都是孩子在3岁之前生活得比较压抑,自我精神没有得到顺利发展,所以当他们来到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时,就会蠢蠢欲动,故意制造事端,做一些从来没做过,或不被家长和老师允许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这被叫作“失控期”,只要不会防碍到别人,我们就尽量去满足他们吧。如同《火星的孩子》里,养父陪着孩子一起满橱房里摔碟子。

但如果他们做了一些伤害到别人的事情,这就需要他自己来承担责任了。这时做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他向对方做出道歉,并告诉他:打人是粗野的行为。对于弱势一方的孩子,我们要帮助他们勇敢的对伤害他的人说:请你向我道歉。(这句话很重要,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用)我们跟孩子在一起,也可以要求孩子向我们道歉,这样是教给孩子处理矛盾的方式,简单的一句话,可以给孩子许多力量。

所谓“失控期”。其实就是当权威消失时,平时被压制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293  
宝宝生日
2005-12-27 
积分
771 
原帖由 乐果 于 2010-4-5 11:52 发表


“真正目的不在吃”,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这是一种社交文化,而不是饮食文化了。可能“酒肉社交”比较刺眼哈,觉得太低俗了,我就是要刺激一下大家的眼球,这就是眼球文化噻,哈哈!但是真的,现在的社会就是 ...


呵呵,那是没有健康常识:)让你老公别晚上大吃大喝的呵呵。
说到生日聚会,看几岁了。但不管怎样都是以小孩为主角的,我们迄今为止去的都是小孩的游戏场所。大人基本上也就坐着闲聊,小孩自己玩。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293  
宝宝生日
2005-12-27 
积分
771 
原帖由 乐果 于 2010-4-5 14:34 发表


你说的这个现象却是很普遍,因为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平等的有秩序的环境,似乎遵守规则的孩子总吃亏。

针对打人,我借亲的贴子写一点哈: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 ...


总结的好。
希望每个父母都不要把打人教育放在首位:)
与其教他抑制恶性,还不如提倡善行。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472  
宝宝生日
2008-03-01 
积分
899 
受益菲浅
关于分享、关于打人、关于集体和家庭、关于学校、关于社会、、、、、、
关于爱与自由,关于孙瑞雪,关于蒙台梭利

真高兴认识这么多同学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币
521  
宝宝生日
2004-07-12 
积分
1284 
几天不来,楼这么高了,先赞一个,再慢慢爬楼。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452  
宝宝生日
2009-02-12 
积分
2788 
这个收藏起,太值得学习了。教育个娃儿累呀……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1398  
宝宝生日
2008-09-29 
积分
3420 
学习中~~~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还说打人:

举个例哈。我12和她一个同学几乎天天一起上学,在学校也是要好的朋友,有吃的也愿意互相分享。她们经常一起滑一个滑梯,就因为这个滑梯,2姐妹闹矛盾了。
首先做个自我反省,他们的起因因为我的一句话:看你们谁先来。这下好了,从此以后,2个小妹儿都要争着先滑,每次为谁先谁后争闹不休。我们2个妈妈为了显示公平,都拉着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们学会互相歉让。(回头想想,滑个滑梯都要争个第一,我们成年人有些思想真是很俗不可耐,还无端扰乱了纯真无暇的童心

这个同学妹妹比我12要小一岁多,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要低一些,终于几次争端过后妹妹先动手打了人,还踢我12,我看了蛮心疼的。如果是以前的我,巴不得替孩子打回去,呵呵~

不过现在我的做法是,先制止住打人的人,不管这个人是别人,还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立刻跟妹妹说:请你不打姐姐哦,你应该向姐姐道歉。然后我转身对12说:你告诉妹妹,你不可以打我,我们可以商量着玩。但我女儿选择离开,并警告我不要理妹妹。呵呵~

这个妈妈和我是同道中人,对待此事的做法和我保持高度一致。她用她的怀抱环住孩子,这样做可以不让她伤害到别人,另外可以帮助宝宝安抚情绪,同时温柔的告诉孩子:你不可以打人,姐姐会受到伤害的,妈妈也不会因为你打了人就不爱你了,妈妈是不喜欢你打人这样粗野的行为。

孩子在妈妈的安抚下,很快从愤怒的状态中平静下来。但2个孩子大半天也互不理采。都表示说:我现在不原凉你,等我原凉你了才和你玩。

几天后,我们2个妈妈牵线,2个孩子互相谈判,协商玩滑梯的规则,最终结果是妹妹先滑姐姐后滑,第二天再交换。我们也对这个结果不评价不干预,至于公平与否,就让孩子自已去感受吧。

其实有时候孩子发生暴力事件,也是因为我们强行让孩子遵守只适合于成人世界的规则,使孩子感到痛苦的一种反抗。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554  
宝宝生日
2004-12-02 
积分
2849 
原帖由 LLmom 于 2010-4-5 21:19 发表


呵呵,那是没有健康常识:)让你老公别晚上大吃大喝的呵呵。
说到生日聚会,看几岁了。但不管怎样都是以小孩为主角的,我们迄今为止去的都是小孩的游戏场所。大人基本上也就坐着闲聊,小孩自己玩。

是滴啊,就是不健康的饮食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社交课堂(9日:关于打人,8页第80楼)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