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11-28
- 帖子
- 5720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9964
- 精华
- 7
- UID
- 564855
     
- 妈币
- 11736
- 宝宝生日
- 2007-07-20
- 积分
- 9964
|
这里又说到人脉的重要了,每个阶段,你是否能遇到提携你的贵人?这在职场中有两点要素:
1、为人。每个人性格迥异,但总有跟你同道的,另外性格中基本面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你跟人相处的广度,踏实、诚信、认真、知道自己才能驾驭自己的性格,如果再有些灵活,那最好,这样别人容易信任你,也就打开了交流之门,我也遇到很多同行,在这行内做了若干年,这样的人一定有他过人之处,因为这行不好做,但是制约他们的人际圈的,在于性格的缺陷,这个谁都有,不过不要在基本面上有太多劣性,这是人之基本,否则你个人再强,没有他人的帮助和在不经意给你提供的机会,你很难在更高层面获得平台;这个很多企业高管在求职的时候很有体会吧,到了那个位置,一般不是招聘广告让你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机会,而是你的朋友。
2、专业素养。这个毋庸置疑,无论你做什么,你从事的领域每个层面所负责的工作,做好它才能让人认同,生活中朋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结识,但是职场中,一定是工作能力当基础。一个跟你专业层面相差很多的人,无论高下,你们在同一个领域也难有机会探讨。在持续的工作中展现自己,先做出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从网上看到据说是比尔盖茨说的话,大意:你一开始不会获得尊严直到你得到它。
继续我的职场纪录
当时前辈的建议,让我去更大的城市,面对更多的专业挑战,这是最初去北京的原因,当然后来得到的远不止专业提高那么简单,不过我要说明一下当时的规划。因为之前有了部分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的经验,三年职场锻炼,尤其是地产圈进入一个纷纭变化的时代,扩张和人力资源的不足的矛盾比较明显,这个大家可能不理解,甚至很多同行都有质疑,以为这些年从业人员数量也很大,也没听说那个项目就是因为缺人黄了。我想说的是,实际上地产营销策划那个时候是个瓶颈,住宅运作对前期规划、市场的把握不如说是企业资源的复制,产品好仍然是主流,当然住宅部分的营销策划发展还是比较有进步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当时商业项目千篇一律的返租模式近乎遍布大江南北,无论是专业批发卖场、商业街、综合型娱乐休闲项目、写字楼都在一股脑的通过返租吸引投资客,然后回笼资金搞开发。
当时我看了很多别的企业提报的方案,大家对返租的计算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然而项目的地域、业态差异非常大,这样的情况既反映了开发企业用做住宅的思路做商业、也反映了当时国内商业地产开发领域专业思维的差距。我记得由于自己2005年开始做商业,不算早也不算晚,而且一直跟商业打交道,虽然也做住宅,但是专业没丢下,后来我参加提报才发现有些中小代理行当时对商业项目运作了解很浅,就是返租这种手段反而成了战术思维的核心,可是下面执行的策划和销售团队没几个人能算得出不同商业项目的返租模式实际收益率和风险回报到底成不成正比,当然,那个时候投资客户更不会算,而很多开发商一味认为商业地产利润率高拥入其中,先做了再说,房子盖起来了才发现规划有问题,根本没法招商,这都是因为专业技术的缺乏导致的。
因此,当时我也觉得自己初出茅庐能看出来的问题,很多人估计也是一样,但是真正能解决商业地产运作的人有多少呢?我想去北京找答案。匆匆的收拾行李,回家一趟,与父母短暂交流之后,再次来到北京。其实我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学期都在北京一家著名教育培训机构学习英语,当初为了考学么之前说过,后来工作了也每年来一两次,知道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我喜欢这个城市的高度和宽度,也无需经过什么适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