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84 | 浏览: 4175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

妈币
557  
宝宝生日
 
积分
195 
回复 有点好耍 的帖子

家是属于两个人的,是需要共同经营的。既然结了婚又对这段婚姻这么没有信心,又觉得自己的另一半是那么的不值得信任,我觉得那何必去结这个婚呢。不生娃儿更好。生了娃儿带娃儿,本来就是就是做父母的责任,结果又不履行,把娃儿甩给他人照料。没有任何人能代替自己的生母。母亲照顾自己的宝宝这是人类的原始的本能,如果连这点本能都做不到又何谈给宝宝做自立自强的榜样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币
2954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489 
本帖最后由 有点好耍 于 2012-10-16 17:13 编辑

回复 xuridongsheng 的帖子

一、婚姻要靠经营,但是不等于有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因为还有一半的可能性在你丈夫身上,你决策不了。就象投资,大概没有希望投资打水漂的投资者,就不等于不做风险评估,一相情愿是美好的,事与愿违的事大概也不少。

二、谁又告诉你在职的就不能带娃儿?娃儿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全职是有优势的(优势也不明显,在职的下班还不是要带)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上学8小时,在职的上班8小时,在职拥有的和孩子共处的时间难道比全职的少?
职场妈妈在职场上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教给孩子,这不是纸上谈兵能做到的。
非洲草原上的母狮,教育小狮子生存下去,也要一边教授补猎的技巧,一边教育小狮子躲避沼泽的鳄鱼,这也不是光靠观察就能做到的,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
职场妈妈在职场上学到的经验教训就是自尊自信的来源,获得的收入就是自立自强的来源。

Rank: 3Rank: 3

妈币
145  
宝宝生日
 
积分
51 
说得好呀。顶下楼主

Rank: 4

妈币
557  
宝宝生日
 
积分
195 
回复 有点好耍 的帖子

但是在孩子出生到入托这段期间,如果在职的话娃儿谁带呢?父母?老人?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不这么看。老人操劳了一辈子,现在本来就是应该享受人生,由我们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无忧无虑享乐晚年时光的时候了。老人在年轻时为我们操劳,为什么当他们在晚年的时候还要操劳下一代的下一代?这不是他们的职责。自己既然生了就要自己负起责任来,有多大能力尽多大能力。而不是将这种责任投向他人。我们就是对父母,家中老人依赖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啃老族".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已经到了享乐的年纪,却还有操不完的心,焦白了头.....自己有多大能力就过怎样的生活,这没有错。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币
2954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489 
本帖最后由 有点好耍 于 2012-10-17 16:34 编辑

回复 xuridongsheng 的帖子

嘻嘻,“啃老族”不光荣,“啃夫族”就光荣?
况且,自愿带孙、抢着带孙的老人比比皆是,我都准备二天老了替娃儿带孙,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况且,从产假结束到孩子上幼儿园,最多两年的时间,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因为我家小孩一岁多就上幼儿园了,
我是这么对我妈讲的:
1、如果我现在辞职,丢掉这么好的工作和职位,重返职场就不太容易,一把年龄了很可能遭老公嫌弃,然后离婚,然后回家啃老,你更不划算。
2、约定好时间期限,在孩子两岁前接走,避免她觉得无休无止。
3、替孩子每月缴纳3000的生活费,奶粉、衣服、尿不湿也全部由我买好邮寄回家,另外她自己可寻觅一个可靠的保姆带孩子和做家务的钟点工,保姆费和钟点工费都由我另外出。她的全部作用就是帮忙照看一下孩子,并且提防保姆和钟点工起坏心眼。
4、每周末由我和老公轮流回家一次照看娃儿。

你觉得这么轻松的情况下度过仅仅一年就可以被称为“啃老”,那如果被扫地出门不是“啃”的更厉害?
两全其美的事很难,所以凡事讲求性价比,讲求权衡利弊,怎么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收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全职妈妈怎么了?全职也是一项工作并不丢人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