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8 | 浏览: 169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1735  
宝宝生日
2006-11-10 
积分
87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2:2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嫦娥~ 于 2012-8-30 09:19 编辑

刚在网上看到的,觉得不错,转一个:

上学后可能出现这些不适

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可能出现哪些不适情况?李老师为家长们总结如下:

上学哭闹,人际交往不适

如果孩子没有生病,但仍然哭闹不想上学。这时,家长应态度坚决地将孩子送回学校,并告诉孩子有同学和老师在等他,还可请同学帮忙把他带进教室。

针对出现的人际不适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往,晚餐后带孩子到小区玩耍,节假日多带孩子到外面见世面,多问问他今天又交了哪些朋友。

课堂想上厕所,午餐吃不饱

面对一个陌生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遇到事情可能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耍忘记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又不敢举手,只好憋着。因此,家长应提醒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上厕所必须告诉老师。

许多孩子存在挑食情况,家长要鼓励孩子在校好好进餐,同时避免在书包里放零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习惯用勺子吃饭,父母也要多训练孩子使用筷子。

丢三落四,记不住要求

进入一年级,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增多了,有的孩子因为没有经验,常常丢文具。部分家长认为文具并不昂贵,丢了可以再买。李老师提醒,学会保管东西是孩子责任心的体现,家长可在文具上贴标签或者名字,同时为孩子准备资料夹,让他将课程表等资料分类整理。

另外,老师每天会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可能记不住。这时,家长可准备一个记事本,让孩子把老师的要求记下来。不用担心孩子不会写字,因为老师会把要求写在黑板上,想办法让孩子记下来。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1735  
宝宝生日
2006-11-10 
积分
878 
娃娃入学要经历3个阶段

入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进入学校后,一般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都不同。

“最初是兴奋期,孩子通常会心情激动,产生当个好学生的愿望。开学一个月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受到纪律约束,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容易,部分学生会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等到开学两个月,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孩子就能较快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李老师说。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妈币
32026  
宝宝生日
2006-02-02 
积分
82555 

备案团长 魅力大使 荣誉骑士 特殊贡献 玩乐潮人 尝鲜族

看来,上学前班对适应一年级的新环境有很大帮助。

Rank: 6Rank: 6

妈币
1127  
宝宝生日
2010-03-05 
积分
224 
学前班还是有用的吧,能够让孩子早一些适应我们的学校生活。
不过不上学前班,我觉得也是没问题的,这些习惯都是靠家长和学校一起处理的。
怎么着,还是要看各自的孩子的情况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1618  
宝宝生日
2005-12-08 
积分
629 
好贴就要顶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2314  
宝宝生日
2005-09-23 
积分
764 
好东东,顶起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1111  
宝宝生日
 
积分
421 
幼小衔接很重要,需要多学习,孩子在小学的压力会比幼儿园大很多,需要学会处理压力(人际压力,学业压力,高期望压力,失败压力等)。家长要听课学习,能够了解孩子的压力并能正确引导或指导,帮助孩子。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1892  
宝宝生日
2009-09-01 
积分
819 
  这是一个好礼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能出现的不适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