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普遍的行为难题是这些孩子会缺少自我控制能力,不会让自己平静下来或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表现得不够得体。“我们发现幼儿期控制问题与行为障碍或多动症这些与控制力相关的问题,比如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是情绪失控并不能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等,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戴特·沃克说。他是此项研究的合作者之一,也是英国华威大学发展心理学的教授。
哭起来就没完没了和吃饭费劲到底是如何发展为与后来的行为问题扯上关系的呢?沃克说,虽然这份研究数据不足以证明任何明显的联系,但是有一些可能性。一方面,半夜醒来大哭仅仅是行为问题中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发出的第一个信号。每个婴儿一个晚上都会醒来几次,也许会开始大哭,但是大多数的孩子最后都将学会自己安静下来并且再次入睡。他们知道,闹得差不多就行了,不能指望每次大哭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来搭理自己。然而,如果宝宝们已经有行为障碍发展的倾向了,那么他们也许不能学会这种自我控制,周岁后还会是个“哭夜郎”。
同时,沃克还表示,一些孩子也许天生就容易受到控制他们行为的因素影响。科学家们最近识别了一组多巴胺基因变体是可以控制情绪,情感和运动功能的,那就有可能使一些孩子更容易遇到行为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也许会让他们的行为问题一直延续下去。孩子们持续性的不容易入睡、吃饭费劲也许会迫使他的父母去采取一些措施而不让他们的小宝宝哭得那么可怜。例如,父母们会过去哄哄他们而不是让他们的宝宝学会半夜醒来时自己入睡,或者喂点吃的,或者用一些其它的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样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以后,很难会学会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或情绪,包括激动或生气。
但是要清楚一点,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每个爱哭的孩子,夜里反复起床或是吃饭困难,都会在成长中有行为问题。沃克说,大约20%的幼儿有这样的控制力问题,通常超过三个月后大多数的新生儿就会进行正常的吃饭和睡觉。沃克还表示,那意味着哭闹的频率将会减少,但事实上幼儿将不会或者说不能停止哭闹。
但是,即使你的孩子属于那20%,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她今后就将成为一名有问题的孩子。目前的研究建议,如果父母早期能够识别出孩子在控制力问题的征兆,他们也许有能力用亲情的方式帮助他们的孩子学会更多的自我控制——当然要在这个问题变得更根深蒂固和很难改变之前。
父母们可以学着建立一个睡眠时间的固定节目,那有可能让宝宝们更适应睡觉,并能让他们悍然入睡。睡前让孩子一个人呆着也许也是有用的,那有可能鼓励他依靠自己找到入睡的办法。
沃克第一个提出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研究去证明这样的干预能够影响儿童时期行为障碍的发展。他说:“由于我们发现这些联系,如果这些孩子较早地学会了控制他们的行为,比如学会不哭不闹或者自己主动入睡,我们就会有大量的公共健康影响力去阻止其他的儿童时期行为问题。”
如果真是这样,那将会帮助到数以千计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孩子最初的几个月里睡个好觉,而且也许能让他们的整个年轻时代都生活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