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3-6
- 帖子
- 748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3551
- 精华
- 0
- UID
- 565352
                        
- 妈币
- 3554
- 宝宝生日
- 2007-12-12
- 积分
- 3551
|
新生儿健康的10个标准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绿色粘冻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金**或浅**。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
6、新生儿出生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正常。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2-3周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开始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
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 | | 误区一: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适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产生原因(1):生后孩子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使皮肤发黄。(2):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将间胆转化为直胆而由胆道排泄,间胆在血中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误区二:挤压乳腺
乳房在生后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还可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它的恶果就是患“乳腺炎”。
误区三: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以内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颜色太黄,比较清淡,所以有的人认为“初乳”是“坏乳”而白白挤掉,甚为可惜。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杀死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引起腹泻致病的大肠杆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儿麻痹等病毒。实践证明产后开奶时间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产乳越多
误区四: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驰,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约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喟奶后应将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误区五: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误区六: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4天有一过度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度C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份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需治疗。有人误为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是不必要的。
误区七:新生儿脱发
有些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头发很好、很黑,过些日子有的地方会脱发,这不是病态,属正常现象,俗称“奶秃”,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头发也会越长越好的。不过造成新生儿脱发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误区八:四肢抖动是不是抽疯了
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对下级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或睡眠时会因突然抖动而惊醒,父母不必担心,这不是病态,是正常现象,慢慢可以随孩子的增长而消失 |
宝宝充足睡眠指导手册 | | 手册一
宝宝睡觉好处多多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20小时,除了吃奶之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睡觉:
2~3个月时睡16~18小时;
5~9个月时睡15~16小时;
1岁14~15小时;
2~3岁为12~13小时;
4~5岁为11~12小时;
7~13岁为9~10小时。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呢?
因为睡眠是一种生理性保护,由于新生儿视觉、听觉神经均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各种声光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所以睡眠时间长。随年龄的增长,各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和兴趣也越强,睡眠时间也逐渐缩短。现代试验表明,当人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种生长激素正是使小儿得以发育、功能得到完善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婴幼儿时代,多睡对生长发育有限大的好处。但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在个体差异,不能强求一致,相同年龄的孩子,每日睡眠时间可能会相差2~3个小时。有些孩子虽然睡觉少,但精力旺盛,食欲良好,没有一丝困倦的表现,那就不必担心。如果孩子不但睡得少,而且白天精神萎靡,不爱活动,那么做家长的就应好好找一找原因,是因为环境吵闹呢,还是床铺被褥不合适,需要立即加以调整。另外,一些孩子在病后,特别是发热性疾病热退以后,机体需要恢复疲劳,睡眠时间可能会比平时延长,这是机体的正常调节,经过充足的睡眠,孩子的身体就会很快复原了。
手册二
宝宝夜间哭闹应对法有些小儿子夜间熟睡时突然哭闹不休,是年轻的父母惊慌不安,不知所措。与其马上匆匆忙忙上医院,不如定下以来 ,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找出原因所在。
引起小儿夜啼的最常见原因是非病理性的。比如饥饿、口渴、憋尿或尿布潮湿,过冷过热、衣服过紧不适、蚊虫叮咬、尖锐的东西触着皮肤或睡卧姿势不好,引起肢体疼痛麻木、呼吸困难等,找到了这些原因并及时除去,孩子就可以安静入睡了。
另外,小儿如有某种疾病,也可导致睡眠不安,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佝偻病:患这种病的小儿多汗、烦躁、易惊、经常在夜间哭闹不休。这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平时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等。
(2) 肠痉挛:如果宝宝在夜间突然哭闹、挣扎或翻滚、面色苍白,不让别人触按腹部,哭闹时发时止,肚子不胀,摸不到包块,也没有呕吐、发烧、腹泻等症状,这可能是肠痉挛的表现。可以轻轻按摩腹部,严重时给予颠茄口服,缓解痉挛,平时要注意腹部保暖,少吃生冷饮食。如果小儿有上述阵发性腹痛并伴呕吐、大便象果酱样,腹部可以摸到包块,那么切不可延误病机,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
(3) 蛲虫病:如果宝宝在入睡1~2小时或突然哭闹不安并搔抓肛门,家长应在灯下仔细观察,如在肛门周围见到白色线头样的小虫在活动,这就是患了蛲虫病,除用驱虫药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不吮手指,不穿开裆裤,被褥玩具要经常晾晒,以防自身再感染。
手册三
让宝宝安睡绝招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尽快入睡,而且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小儿得到充分的休息。
(1) 晚饭不要吃得太多、太饱,睡前1~2小时内,不要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要饮水太多。
(2) 每天按时就寝,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
(3) 每日睡前给宝宝洗澡,若冬季室温较低,每日睡前应洗脸、洗脚,清洗外阴部,这样有利于宝宝入睡。
(4) 室内光线要暗,拉上窗帘,不要开电视、收音机及大声说话。
(5) 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不讲新故事、看新书,以免过度兴奋,难于入睡。
(6)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宝宝在新鲜空气中睡眠可睡得快、睡得香,大人不要在室内吸烟。
(7) 被褥、枕头要清洁舒适,被褥应每1~2周晾晒一次,床单每1~2周清洁一次 |
| | | | 作者: goodmami 2007-4-11 12:02 回复此发言 | | |
5 | 新生儿五官护理 | | 新生的宝宝看上去那么弱小、柔软,洗个澡都让新妈妈有些无从下手,更何况宝宝小小的鼻子耳朵、眼睛嘴巴,该怎么保持它们的清洁、健康呢?
很多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清洁新生宝宝的五官,用什么,怎么做,都是第一次。不做不行,做错了更不行。
还有,宝宝面对新环境还不适应,难免出点小麻烦,若是小小的眼睛鼻子出了问题,妈妈仅仅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宝宝更需要你精心的照料。
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
1.头面部
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眼睛: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时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
鼻: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耳: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如何护理新生宝宝的头面部及五官
1、脸及面部的一般护理与清洁
准备用物: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内置半盆温水,水温38~43℃)。护理篮内放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壶一把(内置温水)、盛污物的小盘一个、小剪子一把、干净上衣若干。
操作方法:用左臂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擦干面部。
接着洗头。先将婴儿洗发香波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易糜烂。
洗闭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其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份。
2、新生儿五官的特殊护理
(1)眼部护理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操作步骤:需两人协同,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如法冲洗对侧眼睛,冲毕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