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我带着可心去超市门口坐摇摇车。前面坐的是个小姑娘,比可心小一点,在她坐摇摇车的整个过程中,旁边有个奶奶抱着自己不满周岁的孙儿,让孩子的双脚站在摇摇车的边缘,跟着“蹭”摇摇车玩。那小婴儿高兴得哇哇叫着,手脚乱蹬,小手在兴奋的挥舞中,不时碰到坐车的小姑娘。 小姑娘的表情非常古怪,严肃的别扭着,既不看那孩子也不看周围的一切,视线呆呆的定格在摇摇车的屏幕上,全身呈现僵硬的不舒适和反抗状态。 我立即观察可心的表情,她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担忧地看看坐摇摇车的小姑娘,又看看蹭车的小弟弟,不知所措无所是从。 我蹲下伏在可心耳边轻声问:等会儿你坐摇摇车的时候,可以让小弟弟像这样和你一起玩吗? 可心低声说:不可以。 我给她出主意:那么等下轮到我们玩的时候,提前告诉奶奶好吗? 可心同意,但是她告诉我她不敢自己和奶奶说。 我说:好吧,这次妈妈帮你跟奶奶说。 轮到我们了。可心盯着站在摇摇车门口的小弟弟,不上车也不出声。那个老人家马上把孙子抱起来说:上来吧,给你玩。可心信以为真,松了口气,爬上摇摇车。但是当她准备投币的时候,奶奶马上又让小孙子蹬在摇摇车的边上。可心停住了,她看了看无动于衷的祖孙俩,然后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我。 我笑着对老人说:对不起,我女儿想自己玩摇摇车,请您把孙子抱起来好吗,谢谢啦! 老人也笑着点头说:好好!但只是说说,一动也没有动。 我只好又说了一遍。那个奶奶依然故我。 我接着解释了4、5遍。但都没有效果,最后一次,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会错了我的意,把小孙子一把放在了可心的旁边,笑着对可心说:让小弟弟和你一起玩吧,你真是好孩子。 可心一副被搞懵了的表情。我又俯下身轻声问可心:如果小弟弟不愿意离开,你愿意和他一起玩吗?可心坚决的摇头。 我再问:妈妈继续和奶奶说说看,如果奶奶和小弟弟一直不愿意离开,那么你愿意和小弟弟一起玩,还是愿意先下来,等到他们走了之后,再上去玩呢? 可心说:先下来。 好吧,看来可心是心意已决了。 我收起笑容,诚恳的把我的请求又表述了一遍。未果。再说,仍未果。但是这个奶奶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不自然了。我明白了,她从一开始就听懂了我的请求,但是也许她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犯不着这么认真,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 可是,我知道,这种举动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被侵犯了自由的不安全感。如果我也一直无视,那么她以后就没有自信和勇气去捍卫属于自己的权益。 我继续一遍遍跟对方说明我的请求,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定和严肃。当我说到第10次的时候,这位奶奶突然抱起小孙子忿然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我对可心说:当我们做的对,而别人确实妨碍到我们的时候,不要害怕,大声向他讲出来。 可心很有底气地回答:好! 第二天晚上,在小广场上荡秋千时,可心和几个小朋友都在排队。正在替换玩的当口,来了一个6、7岁的小姑娘,她大些,心眼自然活络些。她很无视这些排队的3、4岁的小孩子,一把抓住秋千,自顾自的呼唤着自己的好友:快来!这个秋千空了。 一群小孩子都傻眼了。忽然就听到可心大声抗议:不行!你们要排队!我还没有玩呢! 声音响亮无比。那个大女孩愣住了,在可心的一再抗议下,悻悻然的松开了手,乖乖排队去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换做你,你会不会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说不,还是让孩子委屈着点呢?请各位妈妈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