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249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

妈币
113  
宝宝生日
 
积分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1:5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我的大学ing 于 2016-12-26 11:57 编辑

  在生活中,会“逗”小孩玩,好像已经成了一种默认的社交方式,大人们逗孩子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可是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让孩子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对大人说的话往往深信不疑,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会当真,成人的“逗”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在逗孩子时大人们也该有所分寸,要注重孩子的心灵健康,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


  别把“戏弄”当“逗乐”
  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
  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
  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
  孩子不吭声。
  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我在旁边看着,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哥哥”,由于怕叫错,索性他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孩子此刻一定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不够大,这是多么糟糕的事!
  男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会,一位女士接过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来情绪缓和了一点的孩子不高兴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这位女士却故意说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问的虚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点着急,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着急又愤怒,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个阿姨却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辩解。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反抗、拒绝和辩解,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对他们的捉弄,内心却感到无比害怕和愤怒。
  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
  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
  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
  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最令人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


  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有谁了解他是否心理是否害怕?在这过程中有谁能给予他安慰?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逗”孩子的实质其实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十年二十年之后,孩子长大了,变得不安,急躁,或者是坏事,我们常常会说“这小孩一起不是这样的,怎么越长越离谱?”可能你忘记了,也许小孩也忘记了他当年是怎么被戏弄,而将那份愤怒和恐惧压在心里,可是,“心结”一旦形成,是很难释放,从而形成一种自己应对恐惧的“方法”。当孩子越长大,其实对生活的种种挫折也会一点点“累积”,二十年后,年轻气盛,导火线也被点燃了。这段话,我不知道这种比喻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因为时间跨度非常大,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在非常细微的“线”连接着,很难被发现。


  在逗孩子时,请各位大人们要把握分寸,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家长们最好能鼓励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意愿,同时,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的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孩子的内心力量也会慢慢增强。
  大叔来说说,七嘴八舌来聊聊,反思自己的内心,回想看看你孩时有被“逗”,而你又不敢吭声的事情?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币
178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516 
在妈网发帖,喊大叔来讨论

Rank: 2

妈币
113  
宝宝生日
 
积分
39 
回复 lislee_hu 的帖子

文章作者是“大叔来说说”额~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别把“戏弄小孩”当“逗乐小孩”好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