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228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

妈币
113  
宝宝生日
 
积分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4 16:3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孩子天性好奇,而且处事未深,我们常常会以故事的形式来传达给孩子这个社会的“人情世故”,孩子对故事、童话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童话书中鲜艳的色彩搭配,灵动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感**彩都是吸引孩子,通过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能让孩子感受到活生生的世界。但是家长们就有疑虑了,什么样的童话适合孩子呢?该讲什么样的故事才适合引导孩子?
  广州孙女士:女儿6岁,特别喜欢听童话。但最近给她讲《海的女儿》,她听完后来了一句:“以后我要是遇到王子,也会为了他放弃一切。”女儿的话让我很不舒服,并开始反思:有些童话蕴含了太多成年要素,会不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些不好的心理暗示呢?我到底应该给她讲什么样的童话呢?
  儿童最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里的人物具有强烈的感**彩,故事中的语言能让孩子感受到活生生的世界。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还能增进亲子交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大多故事都包含所有人终将面对的人生问题:恐惧、**、仁义、寻找伴侣、追寻生命意义……这赋予故事更为深刻的意义。
  不过确实不少童话、故事蕴含“黑暗元素”,比如《海的女儿》体现偏激的爱、《西游记》处处是暴力。其实,不少童话最初是由民谣改编来的,蕴含了政治含义。比如《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为消除德意志各公国与自由城市间的文化差异而搜集的民间传说。只要父母花心思对童话精挑细选,同时注意讲述技巧,就能起到正面效果。
  西方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莱姆认为,含野蛮内容的童话有助孩子宣泄潜意识里与生俱来的负面冲动,如攻击本能等。许多童话中的怪物和坏人还能反衬出美德的可贵,让孩子们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也曾说过:童话以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初涉了虐待、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让孩子在童话里提前进行了一场现实社会生存演习,给他们面对未知现实的勇气。
  首先,可选择带有“黑暗元素”的故事,但结局一定要是正义的、给人希望的,能更有效地构建孩子的正面价值观。结局一定要是好的,这不但教会孩子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糟,要乐观地看待问题,更教会孩子们应对挫折的耐心和勇气。
  其次,故事要简短。给学龄前的孩子讲故事不宜超过15分钟。年龄越小,选择的故事也要越短小,句子也要越短越好。
  再次,选择简单明了的剧情和“刻板形象”明显的动物。比如残忍的狼、狡猾的狐狸、蠢笨的熊、懒惰的猪、高傲的天鹅等。因为从发展心理学看,7岁前的孩子思维直接,无法理解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第四,最好用表演的方式来讲故事。善用动作、手势、表情、跟随感情变化的语调,让孩子对故事情境有个直观的感受,对人物的行为有直观的影响,还能锻炼孩子体察人物感情的能力。
  最后,家长可以要求孩子续写故事的结尾,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让孩子续写《皇帝的新装》,说说皇帝和小男孩最终如何了。从而引导孩子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更丰富的想象力。

  大叔来说说,七嘴八舌来聊聊,你今天给孩子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325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04 
我最不会讲故事了,我都是读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懂不懂得给孩子讲故事?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