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研究表明,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消耗身体能量最多的一项活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是第一位系统观察和测量意志力极限的科学家。
他通过很多实验发现,人们的自控力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疲惫。因为每次使用自控力都会有身体能量的消耗,所以过度自控也可能会导致失控。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身体能量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场”。对于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为了确保大脑进行自控活动所需要的生理能量,我们需要通过合理饮食让他们“吃”出自控力。
如果孩子的生理“能量场”能够不断得到各种各样的补给,让身体能量始终处于自控力的安全线之上,那么,他们的自控力就将持续不断。
如此看来,合理饮食,不仅可以确保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要的生理能量,而且还可以确保大脑进行自控时所需要的血糖含量。其实,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和稳定的饮食规律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训练他的自控力。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吃”出自控力呢?
1、注重饮食规律,做到“到点就吃”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一顿饭的就餐时间尽可能相对固定,到点就吃,让孩子形成较好的饮食规律。出于怕孩子挨饿的考虑,即使孩子在正餐时间里不好好吃饭,可是没过几小时他饿了,为了他的健康考虑,很多家长就会在非正餐的时间里给他食物。而等到下一顿饭的时间,孩子如果不饿,仍然不会好好吃饭,最后就出现正点用餐时间里不吃、非正点时间里加餐的恶性循环。
2、规定用餐时间,做到“过时不候”
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喜欢磨蹭,一顿饭可能要吃上两三个小时。久而久之,他们根本就不把吃饭当回事,甚至当作压力。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规定每一顿饭的用餐时间,比如半小时左右,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不吃或吃得很少,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做到“过时不候”,到点就把饭菜收走。
其实,孩子一顿不吃,甚至一天不吃,绝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任何的伤害。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需要利用一些时机狠下心来让他饿一顿肚子,最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这样的做法,在美国等西方社会是司空见惯的,而在中国,很多家长都会下不了决心。
3、从小建立规则,为孩子定好吃饭的规矩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只能在餐桌上吃饭,没吃完前不能离开餐桌;餐桌上不要摆放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其他东西,不允许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吃饭的时候必须关掉电视,孩子不能看,听也不可以;两三岁后需要自己吃饭,不要追着孩子喂饭,也不要强迫孩子吃饭;稍大一些,要求孩子吃完饭,把碗筷放到厨房水槽里。
4、控制好零食,保护好孩子的胃口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控制孩子的零食:尽量引导孩子不吃或少吃零食,尤其是影响孩子食欲的垃圾食品;规定孩子每天的零食数量;规定每一次去超市只能买一种零食;让孩子远离电视上或其他地方的零食广告;让孩子减少跟喜欢零食的小朋友接触;跟孩子一起看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或视频。
5、注意营养搭配,别让孩子挑食
对孩子来说,食物也是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把食物弄成小朋友喜欢的形状,搭配上各种色彩,小朋友一定愿意去尝试。同时,在家做饭也要注意,不能老是做一个口味的菜,我们要经常变换新鲜的口味,比如偶尔吃咖喱饭、意大利面、饺子、馄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