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8-9
- 帖子
- 11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171
- 精华
- 0
- UID
- 10672454
- 妈币
- 485
- 宝宝生日
- 2013-07-12
- 积分
- 171
|
本帖最后由 博赞蒙特梭利园 于 2013-11-20 12:06 编辑
经常看到网络帖子说到幼儿园孩子的“打架”事件。之所以对打架二字加了引号,是因为我们不想为3左右的孩子过早加上这个标签。在博赞孩子之间也偶有发生冲突和矛盾,比较而言,国内幼儿园打架的事件比国外更多更频繁些。为什么国内孩子在幼儿园的打架事件更多些?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家长们也了解一二,但不指出来不能引起更多家长的关注,思考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
首先要阐明的是,博赞推崇蒙特梭利教育,我们深信这是目前众多优秀幼儿教育法里卓越的、先进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成熟的、Well-tested的幼教法。但很多人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里的自由有误解,有些家长认为,自由就是可以任意为之。这样的想法产生的结果是放纵孩子,溺爱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规则和道德底线。关于自由与规则请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0e6290100lomx.html(复制网址请去掉*)蒙特梭利的“规则与自由”)我们不希望家长们因误解蒙特梭利理念而放纵孩子,而对蒙特梭利自由的误解正是不少家长放纵孩子的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国外家长在这方面的做法更坚决,更有效些。不少家长也曾跟我们说起,怎么外国孩子就是感觉听话些、规矩些,人家一个妈妈可以从容优雅的带几个孩子,而我们几个人带一个孩子却力不从心。这可能与我们对规则的执行,对孩子的抚养方式方法都有关系。规则一旦建立就必须执行下去。
第二,通常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备受照顾、谦让和关爱,孩子自然而然地渐渐觉得一切就应该这样围着他转。这种环境使然的孩子“自我为中心”让孩子们在身处幼儿园环境很不适应,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和摩擦。例如:孩子在家里想玩某个玩具,想看任何一本书,即使这本书这个玩具正在大人的手中,大人这时候都会让给孩子(请仔细回想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没有等待的机会,需要任何事物时都能即刻到手;孩子没有任何社交技巧来处理这事(因为他不需要为这事和你们商量)。当孩子入学以后,他所面临的处境变了,他需要面对的是一群跟他差不多的孩子。当孩子要和其他孩子协商分享玩具、教具、故事书或零食时,矛盾出来了,谁也不会再像家里的大人一样无条件立刻让他。这时候孩子急了,出手了,打架了......这样的时候,即使每个孩子有一个贴身的老师,那这抓扯的也可能会发生。
第三,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孩子在早期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表达自己的需要、情绪。家人应就孩子的初期打人事情做出及时的制止和引导。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大人给出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如果孩子在做错以后从来没得到大人正确而严格的引导,孩子就失去了标准,在几番试探后就会越走越远。在重庆的博赞,我曾见过家长指责自己的孩子打人是不对的,但其讲话的语气、态度以及事后的解释说明并不严肃。孩子在每次打人后都自己会说打人是不对的,说完没几分钟又会去推推打打另外的孩子。这给孩子的信息是打了人也没什么。
第四,孩子的模仿行为。它可能来自大人,如,大人喜欢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打孩子屁股一下;其他周围的孩子有打人的行为习惯。关于模仿其他随笔中有介绍,这里不累述了。
第五,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遇到孩子之间有打架的情况会教自己家的孩子还手打回去。绝对不能吃亏。遇到事情总要争第一,争赢,比较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