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1297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多妈Feelingwh

一年级

Rank: 4

妈币
316  
宝宝生日
 
积分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2:0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小白龙~ 于 2013-5-16 11:40 编辑

母乳躺喂是否易得中耳炎?

奶瓶喂养会,母乳喂养很少听到。

母乳孩子能比较好的自己控制流量,奶瓶不行,且乳头与口腔基本完全贴合,形成负压,乳汁很难进入耳道。奶嘴无法完全贴合口腔,乳汁流出速度快孩子来不及吞咽反流就容易进入耳道诱发感染。

关于呛奶可能引起中耳炎:(其实呛奶更容易引起的是肺炎)

奶冲的妈妈是需要注意呛奶引起宝宝不适,如果孩子真的来不及吞咽妈妈的乳汁,不能排除发生如同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的情况。

其实不是呛奶引起中耳炎,而是呛奶后处理不当引起中耳炎,或者是呛奶时正赶上孩子过敏感冒等状况,液体无法正常流出引起中耳炎(详见下面中耳炎原因)

呛奶处理方法:呛奶后把孩子赶紧侧过来,最好是趴在大人腿上,头低些,拍背。

所以,如果母乳比较急时注意中途让宝宝停一下,竖抱拍一会再继续喂。如果已经发生呛奶,千万不要手忙脚乱,不能立刻竖抱,小婴儿在这样的状况下乳汁反而容易进入呼吸道,造成肺炎,切记切记。

人工喂养的宝宝注意减少仰卧喂奶,尽量将宝宝斜抱起,不要把奶嘴出口开得太大,免得奶水流出过急过快导致宝宝吐奶,喂奶结束后要将宝宝竖抱,轻拍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减少溢奶。如果宝宝漾了奶,先让他侧头,呕吐出来,然后把他竖抱轻拍,并注意清理流到耳朵里的奶水。

这是由于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是这样的(中耳炎不是单纯因为呛奶造成的,只能说呛奶是诱发中耳炎的一个原因):

当液体进入宝宝的中耳鼓室区域并滋生细菌时就会造成急性中耳炎。

正常情况下,耳朵进了液体后,会很快随着宝宝打哈欠或咽东西从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后部的管道)里排出去。但如果咽鼓管堵住了,液体就会留在中耳里。宝宝得感冒、鼻窦炎或过敏时,咽鼓管也常常会被堵住。 细菌很容易在黑暗、温暖、潮湿的环境里滋生,所以充满了液体的耳朵就成了细菌最好的温床。随着感染加剧,宝宝鼓室和鼓膜周围肿胀得更厉害,就会开始疼了。当你宝宝的身体开始对抗感染时,就会发烧。 所以,感冒或过敏症状出现时更可能引起中耳炎。

婴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大约1.27厘米),而且是水平的。在宝宝吃奶喝水时,尤其是如果出现呛奶的情况,液体就容易进入中耳,引起耳朵发炎。等宝宝长到成年后,咽鼓管会长3倍,达到3.8厘米,而且会更垂直,这样液体就容易流出去了。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母乳的宝宝其实不容易得中耳炎,原因如下:

母乳有预防中耳炎的效果。

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

母乳喂养是预防幼儿中耳炎的有效方式,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台湾母乳会网页上关于中耳炎的内容:

喂哺母乳有助增强婴儿抵抗力,加上良好姿势可防止咽喉管阻塞,减低染病风险。

耳咽管较短较横、扁桃腺肥大及患有鼻敏感的儿童,较易患上急性中耳炎,复发机会也较高,而年纪愈小,双耳同时发病的机会愈大。另外,吸食二手烟、与经常患病的儿童接触、家居尘埃多等,均会提升感染的机会,因环境性的刺激会增加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形成阻塞,令细菌滋生。


Rank: 4

妈币
216  
宝宝生日
 
积分
104 
我家宝宝耳朵里面耳屎稀稀的,是不是宝宝妈所讲的因母乳流进去之后造成的中耳炎啊?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14694  
宝宝生日
2012-07-20 
积分
2039 
不会把,我们一直是躺喂~~~~~~~~~~~
多妈Feelingwh

一年级

Rank: 4

妈币
316  
宝宝生日
 
积分
127 
多妈田园猫 发表于 2013-4-25 13:15
顶你一个 小多多妈

谢谢大多多妈
小飞

幼大班

Rank: 3Rank: 3

妈币
251  
宝宝生日
2010-12-09 
积分
96 
顶你一个 小多多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母乳躺喂会引起中耳炎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