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376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明朗

初 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788  
宝宝生日
2009-10-23 
积分
108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01:0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困扰新手父母的肠绞痛

婴儿无故的哭闹,难以安抚,频繁吃奶,吃过奶之后仍然哭闹。尤其是刚出院回家的婴儿,从一两周,一直到4个月左右缓解,有些宝宝甚至到6个月才能得到缓解,我也看过8个月了还归结于肠绞痛的。哭的撕心裂肺,看起来很痛苦。经常脸憋的通红,蹬腿,肚子鼓鼓硬硬的。在床上扭来扭去,吃几口奶吐出来再哭,再找奶头,如此反复(通常这个时候很容易被误解成没有奶了,孩子吃不饱没有耐心了!)
按照希尔斯医生的说法“肠绞痛”就是“医生不知道为什么宝宝哭闹难以安抚”。其实说白了,就是人家肚子疼,又不会表达,医生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于是就起了个“肠绞痛”这个医学名词。

造成“肠绞痛”的原因很多

1、  前奶吃多所致。
有些宝宝吃的太快,妈妈交替乳房过于频繁,导致宝宝只吃到了过多的前奶。前奶富含大量的乳糖,摄入乳糖量超过了宝宝肠道消化能力,多余消化不掉的乳糖在肚子里发酵,产生气体,所以导致胀气发生。有些宝宝还会拉绿便(注意:这是绿便众多原因之一但是绝对不是什么扯淡的“饥饿性腹泻”),很多泡沫(糖不完全代谢的产物)的大便。同时,这种大便也会刺激肛门发红,甚至起疹子。
——应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肠绞痛就是不要过于频繁的换侧吃奶。但是关于吃多长时间是后奶这个也很有争议,希尔斯的说法是奶阵来了就是后奶。有些“砖家”说10分钟之后是后奶。我个人观点,时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大奶牛冷雨如是说,他们家乐乐经常就吃5分钟就跑了,一样长挺好)。妈妈应该按照自己以及孩子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时间,其实换句话说就还是根据孩子的意愿,按需。

2、  吃奶过程中吃入空气所致。
奶阵来时宝宝大口吞咽吸入空气,或者衔乳不紧吸入空气,造成腹胀。——应对方法:拍嗝,飞机抱,帮助排气。(见后面)

3、  异种蛋白所致。
乳汁中外源异蛋白也会造成肠绞痛,所以妈妈们自己吃奶制品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映情况。
(以上1-3观点来源于希尔斯《母乳喂养全书》)

4、  神经发育不成熟。
4个月之前婴儿肠壁神经发育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容易蠕动过快或者纠结在一起,导致痉挛疼痛。(我个人通俗地认为,孩子在肚子里只有小便的经验,没有大便的感受,出来之后需要自己消化,排泄,肠蠕动的感觉对其来讲很陌生,也许即便不痛也会有点害怕吧。)——应对:父母要镇定,耐心等待孩子发育成熟。

5、  过度喂养。
尤其是瓶喂的婴儿,无论是瓶喂奶粉还是母乳,很多都是过度喂养。甚至月子里的婴儿被喂到120ML以上的比比皆是,人家撑的不消化肚子痛,还要继续灌,实在可怜。新手父母尤其要牢记婴儿的胃容量。

(这一点前几天du妈的《不自信是“被奶少”最大的原因》的长微博里阐述的很详细)

关于孩子肠绞痛时候的应对措施:
1、  竖抱。常见的拍嗝姿势!
2、  飞机抱或者让宝宝趴在腿上。

(借用@想飞的鱼919的图)

3、  让宝宝不哭的5s方法(来源崔玉涛微博)

4、  妈妈在饮食上要注意观察,有些食物会引起婴儿敏感。例如豆类食品易引起胀气。
5、  按摩小肚子。
6  崔玉涛医生微博上建议,严重肠绞痛可用益生菌,西甲硅油缓解腹痛。当然,这是下下策,我个人觉得能不吃药还是不要吃药。、  注意与肠套叠,脐疝,腹股沟疝气等疾病区分。

7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肠绞痛。孩子不停的哭闹就是对父母最大的考验。我自己经历的时候,觉得简直暗无天日,真是恨不得把她扔床上自己哭去。但是,人家本来就身体不舒服,妈妈还不理睬,那就没有比这更加残忍的事情了。所以,作为新手父母,自己首先一定要冷静淡定。用平静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哭闹,理解他,安抚他,做他最坚强的后盾。如果父母都慌了,孩子就更加不知所措了。
总之,耐心等待才是应对肠绞痛最好的良药!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困扰新手妈妈的肠绞痛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