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问题油”? 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既然在检测中不多见,并且也不是什么高技术难度的检测项目,那么这到底是食品加工企业的“低级失误”,还是流通企业的“操作不慎”所致? 据有关报道称,金龙鱼食用油合肥经销商王先生称,此次抽检的“问题油”,出自一家小超市,由于小超市保管不善,才使得玉米油长期暴晒在日光下,因而导致油质产生了变化。 对此,涉事小超市并不认可。记者8日来到这家小超市,看到这里虽然没有涉事“问题油”的踪影,但同品牌食用油还有很多种,都整齐地码放在超市的最拐角处。“我觉得经销商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抽检的玉米油在店里销售比较慢。”小超市负责人韦经理说,一般是经过总部配送到货,店里直接上架销售,基本上不会出现盛放和保管问题。 记者随后来到这家小超市总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该经销商的“三证”,即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总部负责人郝明玲说,这“三证”是经销商进入超市的前提条件,同时,每一批次产品还有“票证通”,可以追根溯源查出商品信息,包括产品的来源、生产厂家的信息、产品合格证编号等。 郝明玲告诉记者,被抽检的这一批次产品在便利店不是大批量销售,整个超市销量不到10桶,且平常配送和仓储也有一整套流程,暴晒导致色泽和烟点不合格的说法,实在不敢认同。“我们正准备相关材料,积极配合工商部门的调查,并找经销商通知厂家及时给出解释。” 接受采访的消费者纷纷表示,油是生活必需品,老百姓对此特别关注,希望能尽快查明问题真相。“不管是超市问题,还是生产厂家问题,赶快查出原因吧,别又拿老百姓的安全不当回事了。”在家乐福超市合肥国购广场店,70岁的胡翠兰边选购食用油边说。 9日上午,金龙鱼食用油生产商——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李志刚回应记者称,公司总部对这一事件非常重视,接到工商部门的通报后,第一时间将涉及的同一批次所有产品做下架处理。对于抽检的色泽和烟点,属于质量等级项目,而不是食品安全项目。比如,烟点不合格,是由于没有达到一定的度数标准,说明食品的质量等级存在瑕疵,但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是有保证的。 李志刚表示,因抽检的这一批次产品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经过初步判断,“问题油”产生的原因是流通环节运输、储存不当造成的。不过,公司将通过这一案例,更加密切关注终端销售环节,配合经销商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