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老师上下班,不接学生上下学。”该条微博发出后,众多网友表示不解。“校车用来接送老师,那祖国的‘花朵’呢?”“美国校车到了中国,咋就变味儿了呢?”“老师的安全比学生的安全更重要吗?”带着网友的各种疑问,记者来到了金阳新区管委会。金阳新区党工委书记丁旭东告诉记者,购买这批客车出于两个综合考虑,一是接送区内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在和学生用车不冲突的情况下,作为教师上下班交通车,不让车辆闲置。
丁旭东介绍,5辆美式“大鼻子”校车由河南郑州宇通客车生产,其中3辆为金阳新区管委会财政购买,另有2辆为社会捐赠,每辆校车花费确为39万元,可载37人。但所谓“校车”并非北师大附小一校专用,全区学校均可申请使用,由区教育局统一调配。
丁旭东说,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大多数中小学生到学校的距离较近,基本不需要校车接送。“但学生的所有活动,我们都优先保证。”
“我们年轻教师工资不到2000元,学校周围的小区都是新建的,租金动辄近千元,买房更是遥不可及,只能每天奔波。”贵阳北师大附小老师刘瑾说,如今,校车分为五条线路接送老师,减少了路途奔波,保障了正常教学,也增加了教学精力。
“大家的不理解甚至指责,让我们老师觉得很难过。”贵阳实验一小老师李丹阳说。
也有网友为老师鸣不平。但更多网友们对此提出异议,网友“阿拉蕾de圍脖”表示,“schoolbus”就是向学生提供的,应将交通车和校车分开。
贵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和平认为,政府可以向教师提供交通车,作为一项福利。但根据国际惯例,黄色“大鼻子”校车拥有许多特权,如其可靠的安全性、优先通行、学生上车即相当于购买保险、驾驶员要求更为严格等,是专门为学生提供的一项特殊交通工具。“这些特权就不应该由老师们享用了。而且有一些郊区学校、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可能也有使用校车的需求。政府应该更加注重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的均衡和效率。”安和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