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917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

妈币
33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4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以下文章选自云晓老师的《培养20年后最棒的女孩》
把单调的公主故事改编得丰富一些,让它赋予女儿的不单单是一颗爱美的心,更多的是一些更珍贵的内在品质,如坚强、勇敢、机智、不依赖别人,等等。
宁宁小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习惯,睡觉的时间快到了,她便自动拿着童话书来找我,让我讲故事给她听。每当这时,我都会愉快地答应她,确切来说,我很享受为她讲故事的时光,可以搂着她,一边轻拍着她的身体一边柔声细语地讲给她听;也可以把她抱在怀中,用手指着童话书上的字,一字一句地讲给她听……
后来我甚至还发现,这种睡前的故事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女儿尽快入睡,少了很多关于睡觉问题的讨价还价及不情愿;二是可以拓宽女儿的知识面,例如,通过讲故事,她可以认识一些字、记住一些词语;第三,可以增进与女儿之间的感情,每当由于忙碌没有时间为女儿讲故事时,她都会腻在我身上,撒着娇说:“妈妈,没有你的故事我睡不着!”因此,我常常把睡前听故事称作是女儿的入睡仪式。
大概从女儿3岁半起,这种睡前仪式正式启动,对此,我和女儿都非常享受地沉醉其中。但大约半年之后,一件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却打破了我内心的平静。
这件小事发生在宁宁和邻居家一个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比宁宁大一岁,我与她的妈妈也非常谈得来,经常在一起讨论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一个周末,她们母女俩来家里做客,两个妈妈聊天,两个女儿就在一旁做游戏,她们一会儿扮演白雪公主,一会儿扮演睡美人,一会儿又扮演美人鱼,忙得不矣乐乎。但刚玩了没一会儿,两个小家伙便闹起了矛盾,原来她们都争着抢着扮演睡美人,谁也不想当老巫婆,最终只能是谁也不理谁了!
玩不到一起,女孩便一直嚷嚷着回家,没办法,我们两个大人只得是帮她们调解矛盾。我问两个小家伙都想扮演睡美人的原因,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睡美人漂亮,老巫婆丑,讨厌又丑又狠心的老巫婆!”这无可厚非,但就在这时,我的宝贝女儿又说了一句:“睡美人多好呀,王子总会来救她!”这时,旁边的女孩也不甘示弱:“阿姨,王子也会来救我的!”
“阿姨,王子救我?”、“妈妈,王子救我?”……看着两个小女孩那期望的眼神,就好像她们的命运真的掌握在王子的手里一样,王子去救谁,谁就能获得一生的幸福。但现实的问题是,王子仅仅是童话家所塑造的一个美好的虚幻角色,它只存在于虚幻的世界。再退一步讲,即便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王子这一角色,我们能让女儿消极地等待,等待他来掌控我们宝贝女儿的命运吗?
作为女孩的家长,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喊出答案:“不,一定要告诉女儿,谁也不能决定你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是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我们却忽略了,平时那些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的故事却一直在向女儿传达一种恰恰相反的观念:消极地等待在这里,王子就会来救你;只要结识了王子,灰姑娘也能变成公主……
在女儿小的时候,也许这种消极观念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等她们长大后,相信很多妈妈都会后悔地这样抱怨:“都是那些害人的童话故事惹得祸!”
有一段时间,我曾被一所学校聘请为初中生做心理咨询,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了两个女孩:
一个女孩叫小雅,长得小巧玲珑、文文弱弱的,她告诉我,她厌烦这种竞争激烈的学习,每次考试之前,她都紧张得不行,有时不得不用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她还对我说,她真希望自己生活在古代或是童话世界里,这样就不用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了。
另一个女孩叫蕊蕊,她的座右铭是: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她非常羡慕隔壁邻居家的一个姐姐,说是她学历并不高却嫁了一个有钱的老公,动不动就出国旅游。她曾偷偷地向我透露,她非常羡慕那些古代的小姐们,只要长得漂亮,就成在能在白马王子或白马公子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我对这两个女孩的评价是,爱做白日梦,还没有从王子和公主的童话中走出来,或者说,她们从小所接触的那个童话世界就是一个不科学的童话世界。即便是在古代,即便贵为公主、小姐,如果琴棋书画门门都不通,她能吸引王子的目光吗?如果身上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品质,如勇敢、有主见等,她能幸福地与王子共度一生吗?
当然,这两个女孩只是特例,她们的观念并不代表所有女孩的观念,但谁也不能否认,由于性别使然,我们的宝贝女儿身上存在一些共同的弱点,如,不够勇敢、遇到困难就退缩、依赖性强……而那些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却一点点在加重她们的这些性格弱项。试想一下,一个消极等待王子来迎救的女孩,她会开动脑筋思考脱身的方法吗?她懂得坚强与勇敢为何物吗?如果一个灰姑娘不懂得提升自己,王子会出现吗?
再次面对女儿与邻家女孩那期待的询问,我没有正面回答她们,而是这样告诉她们:“王子最喜欢勇敢的女孩,你们谁能想到对付老巫婆的方法,王子就喜欢谁,就去救谁。”两个小家伙开始歪着脑袋思考,女儿说,她要请小鸟帮忙,请它们一直在老巫婆耳边唱歌,吵得她把魔法咒语都忘了,这样她就不会被关在城堡里了。邻家女孩说,她要老鼠帮忙,请它们把老巫婆施魔法的魔杖偷走,丢了魔杖,老巫婆就无法把她变成睡美人了!
我及时肯定了两个小家伙的想法,并告诉她们,她们的勇敢和智慧吸引了两个国家的王子前来,他们一起打败了老巫婆,并公别把她们救回了家。
说也奇怪,得到了我的赞许之后,刚才还争得不可开交的两个小家伙又和好如初了,她们不再争谁来当睡美人,而是开始积极地讨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让公主把老巫婆打败。
也就是在这时起,再为女儿讲故事,我开始改变了策略,不再照本宣科地按照童话书一字不差地讲,而是根据女儿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编里面的情节。例如,我鼓励女儿追求美,但也绝不因此而忽略对她内在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我的改编下,《白雪公主》的故事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韵味。
例如,白雪公主不但漂亮,还很聪明,她经常帮助宫里那些工作很辛苦的侍女,继母妒忌的是她的能力而不是美貌;白雪公主还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七个小矮人生活的地方很脏很乱,她说服了他们打扫屋子,并用野花把屋子装扮得非常漂亮;吃了毒苹果之后,虽然她很难受、昏昏欲睡,但她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生存意识,她的生存意识在森林里亮起了一盏明灯,引导王子发现了她;王子喜欢她的的美貌,但他更看重的是她的爱心和能力……
女儿喜欢我的讲的故事,更喜欢我为她塑造的性格更丰富、听起来更有血有肉的白雪公主形象。
作为妈妈,我也是从喜欢童话的女孩走过来的,记得小时候的我最爱做公主梦,常把自己想像成公主,穿着漂亮的裙子,享受着众人的宠爱与尊重……与周围的很多女性沟通过,不管是80后、70后、60后,亦或是50后,她们都无一例外地做着类似单调的公主梦,盲目地模仿着公主的外表,有时把小手绢戴在头上、把床单披在身上,就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公主。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对公主梦如此热衷呢?
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我才发现,每个女孩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美丽的公主情结,她们崇拜公主,希望自己能成为公主,就像男孩们生来就崇拜英雄并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一样。
不可否认,我们的女儿肯定也沉醉在公主梦之中,作为母亲,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满足她的公主梦,如,给她买漂亮的衣服、给予她无条件的爱等等。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们还应该特别注意这样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女儿心中的那个公主梦变得丰富起来,不再那样的单调和乏味。
我经常把小时候做的公主梦讲给女儿听,当然,这个公主梦是经过改编之后的。我告诉她,我经常梦到自己穿着公主裙给街上的穷人发食物,赢得了他们的爱戴;我也遇到过老巫婆,但我不怕她,而悄悄地跟她学法术,然后用这些法术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每天都穿着漂亮衣服,但并不是总是照镜子臭美,而是穿着漂亮衣服去学校读书,因为我每天都漂漂亮亮的,而且成绩很棒,周围的人都非常羡慕我……
在我的影响下,女儿的公主梦也越来越丰富了,我知道,这些公主梦赋予她的不仅仅是一颗爱美的心,更多的是一些更珍贵的内在品质,如,坚强、勇敢、机智、不依赖别人、爱学习,等等。
节选自云晓老师的作品《培养20年后最棒的女孩》(另有男孩版)

Rank: 2

妈币
33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36 
“请多鼓励俺家孩子”——家长一定要对老师说的话!!
以下文章选自云晓老师的《培养20年后最棒的女孩》

好漂亮的女孩封面.jpg

好漂亮的男孩封面.jpg

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与父母是截然不同的,父母在家里说两句批评的话,也许伤害孩子一天或一会儿,但老师的一句批评却很可能让孩子一辈子都很难抬起头来。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家长会后,我都会单独就孩子的问题找老师详细沟通一下。一般来说,老师总会先说一大堆孩子的优点,如作业很整洁、很遵守课堂秩序、和同学很团结友爱等,在最后再补充两点缺点:“要是能克服马虎的毛病,成绩还能提升一大截”“要是孩子能够再认真一点”……每当这时,我都会用心记下老师后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因为这其实才是我与老师沟通的重点,发现孩子的不足,并力争帮助她弥补这个不足。
但无论老师说了孩子哪些缺点,每到沟通的最后,我却都会很真诚地对女儿的班主任说上这样一句话:“这些问题我都记牢了,我会在家里做好一些工作的。但无论如何,都请老师多鼓励孩子一下,夸奖她一下,哪怕是一些善意的谎言也好……”说得多了,她们的班主任老师就很是纳闷,有一次就特意问我:“别人家的父母都是请我严管孩子,让平时多批评批评孩子,而你怎么让我放松管理呀,还要不断地鼓励她、夸奖她?”
的确,在这方面,我确实是个有点与众不同的妈妈。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对孩子心灵世界的深刻洞察告诉我:老师与父母是不同的,父母在家里说两句批评的话,也许伤害孩子一天或一会儿,但老师的一句批评却很可能让孩子一辈子都很难抬起头来。特别是更加注重他人评价的女孩子,也许只是老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给她们带来长久而深远的伤害。
特别是因为做过老师的原因,我更是对这样一点有着深刻的感悟。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教过这样一个女生——在大多数老师心目中,她是一个典型的“非潜力股”,语文学不好、数学不爱学、英语成绩上不去……几乎就没有一门功课能学好。一段时间下来,这孩子在班级里变得越发沉默寡言了,成绩甚至也有了滑落至全班倒数第一的危险。可在一次非比寻常的作文课后,我却惊喜地看到了她身上的巨大转变。那次作文,我布置的题目是《我的未来……》,像往常一样,她交上来的作文依然是那寥寥几段,绝不超过400字(要求是800字以上)。但令我甚感惊喜的是,在她的这篇作文中不乏一些精彩的语句,比如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未来就像是隔着轻纱在向你招手的一个美人,你看不清她的具体相貌,但内心却会充满着无限的期冀和向往……”本着重进步、轻成绩,重优点、轻缺点的教学原则,在作文评课上,我用声情并茂的声音朗读了她的那段优美习作。当我说出这段文章的作者是她时,同学们都睁大了惊异的眼睛,我观察到,她的眼神里同样也有惊奇,但更多的是兴奋、是激动。
更让我感到惊异的事情还在后面,隔了两天后,从未出现在办公室的她竟然破天荒地来找我了,羞涩地一笑后拿出一个精美的作文本,放在桌子上说了声“老师你帮我看看吧,这是我昨天写的一篇文章”就赶紧转身离开了……这件事带给我的启示是非常大的,老师小小的一个表扬,竟然让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来自老师的鼓励其力量是多么神奇啊!这以后,我总是会给予她更多的关注,课堂上多叫她回答几次问题,并适时地表扬上两句;有什么工作需要人帮忙,总会叫上她……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的变化是惊人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一大截不说,顺带着数学、外语等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那一年的期末考试时,她竟然考进了全班前20名,这样的名次无论对于她还是对于所有教她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遗憾的是,工作第二年的时候,因为教学需要我没有继续带她们这个班,一个更为严格的教师成为了她们的班主任。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第二个学期,我收到了她辍学的消息,离开学校的时候,她托以前的一个同学转给我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今让我难忘:“老师,与您在一起的日子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熠熠发光的宝贝,可现在,我却觉得自己是一颗无人在意甚至蔑视的小草……这样难过的日子,我不想继续了……”看完这封信的那天,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我哭了很久,为这个孩子可惜,更痛恨自己力量的渺小,对这样的结局无力改变。一朵在老师鼓励之下渐渐开始绽放的小花,就这样过早地凋谢了,我并不能去指责任何人,因为我既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资格,但那种心痛的感觉却是难以抑制的。
由这样的一次经历,我也开始越发开始关注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这一问题。看到的越多、想的越多,我越是窥到了这样一个教育的秘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太重要了。特别是对于情感脆弱、更重视他人评价的女孩来说,这种鼓励简直是价值百万。
细心的家长们也许早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小公主对家长的话很可能会不以为然,但绝对会对老师的话奉若神明,特别上心,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如此。来自老师的表扬,更像是给孩子的内心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让她自动自发地向优秀靠拢、向好成绩努力;但同样的,来自老师的批评也具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只不过作用是截然相反的,它会让孩子乐学、好学、向学的心瞬间枯萎,甚至是让孩子对自己失望、绝望,最终彻底放弃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中,每当听到家长说“老师,您一定要严点管我家孩子,有错误就狠批评”的话,我都会及时予以制止,总会耐心并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老师的批评是绝对要不得的。即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老师的批评也应该是春风化雨般的,以鼓励的形式出现,以激励进步为最终目的。”
在此,我也真诚地号召一下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与老师沟通的时候,千万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你只需要让老师帮你做一件事情就可以,那就是——不断地鼓励,不停地鼓励,给予我们的小公主更多欣赏的眼神!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在自己女儿身上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变化。
需要家长们特别注意的是,老师对孩子的这种鼓励,不仅有这种直接的形式,还有一种间接的形式,那就是——家长的转达。
我认识的很多家长,的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上心,经常去找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业问题,但问题是,往往听到老师对孩子的一些负面评价,这些家长就已经气愤得不得了了。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孩子兴师问罪——“你为什么不认真听课?”“你能不能不那么马虎呀?”……结果效果如何呢?孩子即便不用动脑也能想到,这一定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爸爸妈妈刚从学校和老师沟通回来。当孩子认定自己是“不被老师所喜欢的”“不被家长所欣赏的”,自然而然地,自卑的情绪也就日益浓重了,在学校对老师也渐渐产生了逆反情绪,问题层出不穷,成绩每况日下。
就像在本篇开始我写到的那样,女儿宁宁在学校也曾是一个问题层出不穷的孩子。为了这些事情,我没少往学校跑,为的就是和她的班主任老师多沟通一下。但每次去学校,我都会偷偷地进行,尽量不让女儿知道。有时候比如说是家长会后,实在是隐瞒不了女儿,我也会换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方式,告诉女儿“老师对她的评价是非常不错的”。
还记得有一次家长会之后和她的班主任老师沟通后,我刚回到家,就看到女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着我,一副满心渴望又有点担心的样子。看她这个样子,我已经猜到了,小家伙一定是很好奇老师都对我说了些什么。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女儿就小心翼翼地蹭到了我身边:“妈妈,老师今天都和你说了些什么呀?”看女儿那副严阵以待的样子,我赶紧微笑了一下,然后告诉她:“真没想到,你们老师对你的评价那么高,她说你最近的表现非常好,上课的笔记记得也特别认真……她还和我说,如果你能把马虎的毛病改一改,第一名绝对是你的。”说这话的时候,我观察到,女儿的表情很是兴奋。听完我的转达没一会儿,女儿赶紧回身把电视关了,“我得赶紧写作业去了。写完作业再看会儿课外书……”我看得出,她似乎在心里下定了某种决心的样子!
事后我也总结发现,这种和老师沟通后“报喜不报忧”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它向孩子传达了“老师很欣赏你”的潜台词,孩子在对老师产生好感的同时,也会渐渐爱上学习;第二,鼓励式的教育,会对孩子的内心起到一种激发式的作用,让她学习起来更有动力;第三,因为知道“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家长是欣赏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往往会成倍地增长……一个积极上进、好学、自信的优秀女孩,就这样诞生了。
我常常在想,我们的女儿终归是要走上求学之路的,从幼儿园、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大学……很难想象,这一路下来,如果没有自信心的陪伴、如果没有老师的欣赏陪伴,她将何去何从。所以我也建议,家长们在见到孩子的老师时,一定要像我一样,真诚地说上一句:“老师,请您一定多鼓励我家女儿!”即便老师说了孩子很多很多“坏话”,你也要面带微笑地告诉女儿:“你的老师非常欣赏你……”!
优秀的女孩,往往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节选自云晓老师的作品《培养20年后最棒的女孩》(另有男孩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一定要给女儿改编害人的《白雪公主》!!!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