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9-4
- 帖子
- 537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7440
- 精华
- 23
- UID
- 3010503
    
- 妈币
- 12127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积分
- 7440
|
本帖最后由 左小小 于 2016-11-23 18:22 编辑
-
上周六上了第二节课——投石车。孩子们学习杠杆的平衡原理,思考在既要有地方可以装驾驶室,又要有地方可以装投掷器,感受前后的平衡感。
每个孩子对投掷器的处理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家这家伙为了平衡前后轮胎,用了两个车头,一个装驾驶室,一个装投掷器。
最后,还是咔在了分享这个环节。
上面不是说第一节课在这个环节遭遇了“冷场”的尴尬,我一直没觉得我们家是一个内向到看见人多就不说话的孩纸,所以上周我都在思考他没出声分享的可能性。
1. 与班上其他三个已经有过几次上课经验的孩纸比,这个环节对他来说有点猝不及防。
2. 这样的猝不及防对于一个4岁的孩纸来说,没有能力一下子在现场组织语言。
3. 说到语言组织能力了。4岁孩纸能够完整的表达他的想法,就是我们说的整句,而且还能清晰表达,这点毫无疑问,至少在沟通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大脑里其实是在飞快的运转的,它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理清表达的先后顺序,分享前因后果,再组织语言。而一个普通的4岁孩子在没经过锻炼下,基本不具备这样的组织表达能力,他能轻松做到的可能就是:“大家好,是叫XXX,我今年X岁,我完成的作品叫投石车。”仅此而已。
最后一点是我的推论,是不是事实,在我跟儿子的沟通中得到了印证。
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说:“儿子,上次我们上完课分享作品,你在台上一句话都没说,是因为不知道说些什么吗?”
他点头。
我说:“不是因为害怕?”
他摇头。
我只是揣测性地问他,我跟他说,你可以先从自我介绍开始,这个是你很熟悉的,幼儿园经常练习。
他回了我一生“嗯”。
第二节课他做了自我介绍,到了作品的介绍环节,还是被咔住。
我想,在接下来一周,在跟他的互动中,我应该给他更多介绍他自己东西的机会,他需要我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