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951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733  
宝宝生日
2005-10-22 
积分
7081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0:1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转:

江湖传言,有一种最凶残的生物,存在于很多孩子的记忆中,他的名字叫“别人家孩子”。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剑戟斧钥钩叉……”

简直凶残至极,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映衬出你的无能。即使他们有了缺点,你的父母也会无比宽容,轻描淡写,“可是人家到底成绩好”,或者“怎么也比你强”。在他的英雄事迹面前,你只能甘拜下风,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缩短和他的距离,因为他就像生活在**中一样,完美无缺,永远无懈可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733  
宝宝生日
2005-10-22 
积分
7081 
说得太好了,不过往往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也觉得做起来真的很难,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做了比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1736  
宝宝生日
2007-07-20 
积分
9964 
说得太好了,不过往往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点评

QJ铖妈  我也觉得做起来真的很难,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做了比较。  发表于 2015-8-11 09:33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733  
宝宝生日
2005-10-22 
积分
7081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成为别人的父母。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住,爱你的孩子,如爱别人家孩子,把所有给了别人家孩子的仰慕,统统都交还给你的孩子。即使他有很多缺点,可那也是你亲手养育的孩子,是你的创造和作品,自然有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如果你都不觉得他好,世界上还会有谁能像你这样毫无芥蒂的觉得他好呢?

你对别人家孩子的宽容、赞美,以及那种因为距离所带来的尊重和欣赏,正是家庭教育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不要惧怕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失控,正确的爱从来不会惯坏人,只有压抑的爱才会叫人一辈子都无限饥渴。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733  
宝宝生日
2005-10-22 
积分
7081 
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作为父母,并不仅仅是在给予,也会有得到,也会在孩子的需求中看到自己所缺乏的那些特质。如果你的孩子在向你质疑传说中完美的“别人家孩子”的存在,那是在他索求自信的信号,那必然代表你平时缺乏了对他的赞美和肯定,这也像一张镜子,照出可能你也是一个缺乏自信,不习惯给出正能量的人。在调整教育方式的同时,你等于也在改善自己的弱点,用更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你手里所拥有的一切。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733  
宝宝生日
2005-10-22 
积分
7081 
说久了,自己也就信了。

这样的孩子,自己做了父母,还会沿袭这个习惯,继续用“别人家孩子”来“鼓励”自己的孩子,重复不成功的教育。因为被深埋下不自信基因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很容易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缺少欣赏自己生活的自豪感,所以不仅对自己,连带着也会相信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伴侣,都要比别人家的逊色一些。

教育的失误,归根结底还是自身人格的失误。悲观的、没有掌握真正的自信的父母,一定会在知不觉中会为自己的孩子设定出“别人家孩子”的壁垒,让他们和自己一样,深陷在“我不如人”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733  
宝宝生日
2005-10-22 
积分
7081 
知道这个事实,总是让我们沮丧,不自信、自暴自弃的因子从小就这样埋藏下来。在最需要赞美和表扬的年代,我们过得灰头土脸。而我们的父母,他们的初衷却不过是,“为了鼓励你”。他们总以为,若是知道有人比自己更优秀和完美,有了比较和落差,我们才会更加的努力。

不,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孩子,只有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己的生活,才会产生积极的主动的自我完善的意愿。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需要被承认和接受,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更何况是一个还没有定型的孩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就像水泥在迫切的寻找模具,你给他什么形状,他就会是什么形状。

成就感,自信,“我行”,“我可以”,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如果强迫剥夺了它们,始终用“别人家孩子”这样完美的形象去打击孩子,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暂时的向上的动力,但长此以往,他们会越来越清晰的相信一件事:“我比不上别人我比不上别人我比不上别人······”如复读机在心中循环播放。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爱他应如“别人家的孩子”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