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148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0Rank: 10Rank: 10

妈币
1684  
宝宝生日
2009-02-10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3:5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相关链接:http://www.cqmama.net/thread-892632-1-1.html
相关链接:http://www.cqmama.net/thread-907716-1-1.html

当今社会,占强、打人、推人、自我、任性、没有同情心的孩子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是现在这个社会提倡这些吗?是现在这个社会不容易得到满足吗?是孩子得到东西不容易吗?还是大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不懂得什么是友善?还是……
爱娃娃杨家坪中心和重庆妈妈网上有很多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被打被推被抢的事情很多,到今天周老师才给与回复,主要原因是因为害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歧义,害怕对于文字的理解深度不够带来另外的问题;但通过在爱娃娃南坪中心近2个月的态度和方法的实操,和谐感越来越好,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至今才敢以文字的形式跟大家进行分享。

结合众多的社会现象,周老师认为,我们首先先要解决的是我们大人的态度问题,不管出现任何这种现象一定不能过于过于紧张、不能过于大惊小怪、不要担心和害怕、一定不能把我们成人的思维加入到孩子们之间。其次,要能够明白孩子们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社交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让和占有,正确的社会交往“争抢”与“谦让”包含三个方面的特征:1、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2、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让孩子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3、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赢。
在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交互动过程中,孩子之间一定不是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之间“争抢”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去满足对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整个过程中,争抢与谦让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我们的家长越来越明白孩子之间的这种社会交往用以上的态度去对待的时候,方法也就应运而生,以下提供五点供家长们参考,正确教会孩子合理的“争抢”和“谦让”。
1、让孩子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这时,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在社交和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时,别告诉他该做什么,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会简单地倾泻出来。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2、启发孩子思考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当和孩子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孩子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往往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多数时候都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玩玩具,总想把好的揽过来一个人玩,分东西,总想要大的多的好的……,这个时候,如果成人用外在的压力来强求孩子去谦让别人,则很可能违背他们本身的意愿,如果这种意愿经常被压制,则他们就可能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长大成人之后行为方式也可能相对退缩,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可以创造交往条件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人际之间互惠互利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他们的谦让行为,当他们无意中做出谦让行为时,可以赞许,可以鼓励,但绝不可强迫或引诱!
3、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比如,在爱娃娃杨家坪中心和南坪中心的蒙特梭利半日班里小朋友们游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老师都是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比如,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幼儿能排好队等待,不能蜂拥而上;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自己的玩具不想给别人玩时要和别人说;……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一些幼儿却很难做到,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谦让心。
4、教育孩子遇事要协商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如果我们用成人紧张和生怕自己孩子吃亏的态度和思想去对待的话,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周老师建议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孩子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孩子合作的完成作品等等。
5、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家长有太多的担心: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犯错误,所以忍不住要在一边不停地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过多的指点。实际上,担心是一种特殊的能量(消极能量场),当你越担心一种可怕的状况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有意无意中强调它的存在,你担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在的生命,都有他独特的生命能量、独特的生命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好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把大人的担心投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妈币
11736  
宝宝生日
2007-07-20 
积分
9964 
给周老师支持起,说得很好,其实很多东西真的要家长会想会引导。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周老师回帖:孩子之间的纠纷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