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杨家坪还没有步行街,只有一个转盘,几条街,一边走九龙坡,一边走大渡口,一边走沙坪坝,还有一边走两路口。
最早的转盘中间是些花花草草,加一个月亮雕塑。后来突然有了地下通到,墙壁上还有比较抽象的浮雕,不同方向的颜色主色调不一样,黄的、绿的。而且即使人民强烈反对,地下通道还是修了门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造就了杨家坪地下商业的繁荣。
说到商业,就要提梅堡,最老的地下商场是在梅堡下面,404路电车终点站。当时梅堡很多人,就是个公园,遛鸟、下象棋,好像还没坝坝舞。小时候,我们都在那里买最时髦的衣服。
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流行买包装纸,开始是塑料的,花花绿绿的,也不晓得拿来干什么用,反正就是买来比哪个的好看,后来就流行纸质的包装纸了,一直到现在。男生那个时候流行拍画,变形金刚啊,七龙珠啊,一整张纸剪下来排起耍;还有杀人游戏,审判官加减官,也是一张纸剪下来。哼!啥子桌游,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在耍了。 转盘旁边是“杨家坪商场”,基本上从黄桷树一直到音像店都是,小时候在那里买筒靴。大约小学3、4年级以后,波鞋的出现,终结了筒靴时代。杨家坪商场的旁边,有一条支马路,基本上就是现在音像店那个位置。那条路全部是卖毛线的,里面有一家回民饭店,小时候老汉跟我说不要拿包子进去,当时不明白怎么回事,现在明白了。还记得杨家坪到解放碑的168路公交车,才开通的时候1块5,比413贵5角,但是都喜欢坐,觉得洋气惨了,空调车。 存在时间最久的是九九商场,现在都还在,地址就是国美那个招商银行那里。当时还有个车站叫“劳动村”,现在已经被杨家坪这个大地名给吞并了。当时商社电器旁边是个山堡堡,下面有些做家具的,最热门的“组合家具”就在那里定做。 再说西西公园,那个时候到动物园都从80中那条路进去,那条路餐饮很红火。动物园现在的新大门那里那个时候不是平的,是一座山,在路上看得到山崖上的动物园院墙。 顺便说说九渡口和李家沱,23路到九龙坡河边,也就是九渡口,车在河边一个三角形的花台打转。然后坐船到李家沱,小时候觉得坐过河船好好耍。李家沱那个时候是九龙区区府,一个喷水池,有9条龙的雕塑。可惜现在李家沱都不是九龙坡,成巴南的了。
说起变化最大的,就是杨家坪到谢家湾一带,杨家坪商圈的发展有目共睹,谢家湾建设厂拆迁之后,也建起了商场,和杨家坪快要连成片。 时代在变,记忆中最美的时光从未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