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1 | 浏览: 153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妈币
178  
宝宝生日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1:1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要春运了,带几个月的娃娃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汽车和飞机回老家探亲滴亲们也多了~
美妈们对于坐汽车、飞机和火车照顾孩子有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建议呢~?
求取经~~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妈币
99733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8365 

败家达人 打折情报员 带球好手 地道好吃狗 备案团长 金苹果 美丽新娘 魅力大使 情侣徽章(女) 荣誉骑士 特殊贡献 玩乐潮人 我爱我车 育儿好手 终身成就 装修达人

才几个月的娃娃,还是选择坐飞机吧,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火车太老火了,何况还是春运,肯定很打挤,带上宝宝就更不方便了

妈币
2171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9164 

妈网手机达人 重庆通

同意楼上麻麻的看法,最好是最飞机,其次是火车,但是春运火车一则不好定,一则人太多,对于小宝宝来说有太多不适呢。1月11日下午2点,金宝贝&cctv-2火爆的超级育儿师导演组来重庆啦,与现场的家长们一起探讨隔代教育的方方面面,欢迎来参加哦!http://www.cqmama.net/thread-859379-1-1.html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妈币
4220  
宝宝生日
2011-03-17 
积分
1442 
我们初一早上7点20 的飞机,还在担心早上5点打得到出租不哦
漪漪

硕 士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币
2638  
宝宝生日
2010-10-14 
积分
16170 

败家女王 育才女神 妈网土豪金 教育达人 勤劳的小蜜蜂 带球好手 金苹果 魅力大使 特殊贡献 玩乐潮人 育儿好手

平时的话,火车卧铺真的不错。但春节期间,我建议还是飞机比较方便。准备好奶瓶和温水,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让宝宝喝水或者奶,这样就不会对耳膜有影响

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Rank: 100

妈币
7634  
宝宝生日
2009-02-16 
积分
10143 

败家女王 教育达人 乐游女神 花仙子 败家娘门儿 潮宝妹妹

我们茜茜小时候出门的时候,我就喜欢给她带一、二个平时比较喜欢的玩具,然后就是带一本布书,这样可以打发时间。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没什么特别要求,即使你老是给她做同一个动作,她一样都很开心。

Rank: 12Rank: 12Rank: 12

妈币
1813  
宝宝生日
2010-08-16 
积分
763 
回复 恩+babya儿童摄影 的帖子

网上搜的,可以学习下:
坐飞机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小耳朵
对宝宝来讲,在飞行途中保护好耳膜十分之重要,因为宝宝的耳膜比成人的薄,可以承受的压力也小的多。在带宝宝乘机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让其咽鼓管开启,防止航空性中耳炎的发生。
具体措施:
1、不要试图给孩子耳朵里塞上纸团和棉花就能防止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其实这是徒劳无益的。
2、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给宝宝喂奶或吃点零食,以便宝宝做充分的吞咽动作。
3、哭闹是有利于开启宝宝咽鼓管的,所以不必制止。
4、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能让宝宝睡觉,因为睡眠时耳膜发生气压伤的可能性会大为增加。
5、宝宝患感冒应推迟行程,因为感冒会导致咽鼓管堵塞。在飞机起降时由于气压变化,耳内外及鼻窦内外气压失衡,易导致鼓膜和鼻窦气压伤。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年关将至~美妈们对0至3岁的宝宝进行长途旅行有啥建议吗?~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