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2-10
- 帖子
- 6328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377
- 精华
- 6
- UID
- 5602424
    
- 妈币
- 15083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积分
- 6377
|
课程7的内容-管教的艺术
最近实在是太忙了,虽然每个周末都去上课,但是,都没时间记录下来。但今天这堂课觉得很重要。
这一个系列是管教的艺术,真的非常的不简单,没有人天生就是父母,做父母是要学习的。管教真的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第一堂课讲的就是要科学的了解孩子的每个阶段,真是受益匪浅。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把人生的发展分成了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0-2岁,叫做婴儿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建立“信任和不信任”的阶段。从科学上讲,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懂的“物体恒存”的概念,怎么讲呢,就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消失了,等一下又会回来的,他们的观念就是,这个东西不见了,就再也看不到了。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当妈妈或者他经常看到的脸孔,离开了,孩子就会哭,因为他不知道,妈妈走一会,过一下还会回来,他就是没有这个概念。在我们看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们眼里,就不一样了。所以,妈妈离开孩子哭,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是不是妈妈就要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离开呢,根据科学上讲,这也是不行的,这样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第二个阶段是2-3岁,叫触摸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靠感觉来触摸这个世界,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健全,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爱“碰”东西,见到什么都要去摸一下,他“摸”一下,妈妈告诉他这个东西是滑的,他就记住这样的就是滑,这是孩子认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要让孩子尽量的去摸去爬去碰。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很多东西他是不能碰的,那父母怎么办?是不是跟他说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老师说这样是没用的,他不懂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摸。所以,做父母的,能做的事是,把那些不能碰不能摸的东西放在孩子摸不到碰不到的地方。如果你把贵重的东西放在地上,然后孩子碰了,你是不是要大发雷霆,打孩子一顿?这是你的错,如果要打的话,应该打你自己:)。这个阶段带孩子的人会很累,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是不能因为大人累,而抹杀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个阶段是4-6岁,叫自动自发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使用语言和符号等表达外在的事物,具有推理能力但不符逻辑,不具备保留概念,缺乏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主动”好奇,会问很多很多的为什么(这个我是深有体会)。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将来孩子的后一个阶段发展(求知,勤奋进取,创新)都非常的重要,所以,当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不要不耐烦,现在不是有google嘛,查一下,然后用她们能理解的话告诉他们。如果这个阶段你不回答他的为什么,你就扼杀了他这种主动求知,好奇的愿望。孩子将来会缺乏自我价值感。这个阶段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自我为中心“,他们时刻的要求你的注意,老师教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attention ignore",中文应该就是别管他,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会做一些很傻的或者不雅的动作来引你笑,但是老师教育说,对于这些,父母既不要做正面的回应(像笑),也不要做负面的回应(像批评,责骂),因为不管你是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回应,他们都赢得了你的注意,这就是他们要的效果,那他们以后就还会做。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小孩子喜欢学结巴,有的父母就批评孩子或者觉得很好笑,结果这个孩子就经常学,学着学着就学成了结巴。但是如果小孩做这些搞笑的动作的时候,父母不管,他们就觉得无趣,以后也就不做了。
对于这三个阶段,至少5岁以前,不要对孩子责骂或者体罚,这是孩子和你最亲密的阶段,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的阶段,以鼓励为主的教育阶段。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把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作你去银行存钱的话,这个阶段是你存钱的主要阶段,多和孩子亲密互动,让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等到了青春期的叛逆阶段,那是你取款的时候,即使孩子和你有什么摩擦,想要做什么傻事的时候,他总会不经意的想起他小时候和你一起幸福的某个片段,从而放弃做某些错误的决定。即使孩子成年以后,人生总是有高潮和低谷,当他们在谷底的时候,这些美好的回忆是他们最好的精神支柱。这个我想我们每个人做父母的应该现在正在体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