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160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3Rank: 3

妈币
214  
宝宝生日
2011-05-28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0:3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520小 于 2012-4-13 10:31 编辑


       必须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买中药的时候要小心了。免得吃了金属纷纷和铁丝还以为是良药也。

       中药材造假成风,“海归”暗访举报
      冬虫夏草现在被与其外形相似的亚香棒虫草等杂草代替,为了增重,甚至添加金属粉、铁丝。采购商不得不采购了X光机和金属检测仪,以便随时鉴别真伪。
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

1_conew2.jpg



         

古飞决定要找到药方失效的答案。

为了缓解焦虑、心悸和长时间失眠,在过去的3年里,他一直靠一剂朋友推荐的中医方子改善睡眠:五味子15克泡一次,柏子仁12至20克一次,一天三次。在传统中医的记载中,这两味药均有安神宁心、治疗失眠的功能。

“这是大家吃过的方子,很有效。”67岁的古飞说,2009年从美国回国后,他一度靠此入眠。此前,他曾在美国待过十七年。
变化在2011年后。为了省钱,他选择从西南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直接购买药材,但服用浸泡的药物后,却发现再次失眠。

“口味不对。”在购买多种样品比对后,古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说,五味子的浸出物本应呈酸味、红色,但从中药材市场买来的药材却淡而无味,浸泡前干瘪黝黑,大小只有正常五味子的二分之一。

柏子仁则更夸张。浅黄色的柏子仁入水后,徐徐漂浮在水杯中央,数分钟后,真相落于杯底:漂浮的柏子仁稀稀疏疏,而沉降后晒干的砂子,足足装满了一个小瓶子。





Rank: 3Rank: 3

妈币
214  
宝宝生日
2011-05-28 
积分
81 
GAP恐半途夭折
       “资源紧缺、价格过快上涨,品种混乱、假冒伪劣增加,中成药投料缺乏监督,已成威胁中药行业生存的问题。”诸国本说。在中药行业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后,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产业化造成的周期性供不应求,一度影响到了药材的品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回忆说,他读博士时,药材收购站还实行统购统销,药材大小、颜色、年份不符合的一律不收。而现在,如此做的企业几乎凤毛麟角。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来当柴烧。”骆诗文说,药材采收本有严格年份、时节,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跟烂木头并无二样。但现在中药材市场价格起伏很大,遇到价好的年份,农民和采购商都会急着提前采收。

          “中药的工业化生产,对原料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很高,对有效成分含量、有害成分含量也有明确要求。”李宜平说,为了保证中成药的质量,它需要有稳定而优质的中药材供应源,此前业内一度将希望转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推广。GAP旨在推动国内中药材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解决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化问题。

          “现在的GAP推广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中药材GAP专家组首席专家周荣汉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已认证的企业及基地已出现“回潮”。

             目前,GAP已正式启动11年,全国总共只认证了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这意味着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

           “药企有一大堆苦水可吐:中药材价格高了,成药价却不能高。”诸国本说。医院、药店等中药材的零售终端在采购时只认价格,已认证的药企和种植基地在中药材质量品质上的投入很难获得回报。“过去管医院,我曾提议说三甲医院能不能用一级饮片,他们拒绝的理由就是‘药价不跟我们配合’。”

            “好的原材料,体现不出价格来,企业很难有积极性。”汇仁集团饮片公司经理肖建国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中药材造假成风,为了增重甚至添加金属粉、铁丝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