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9-6
- 帖子
- 385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3629
- 精华
- 0
- UID
- 6326043
    
- 妈币
- 11991
- 宝宝生日
-
- 积分
- 3629
|
本帖最后由 美吉姆重庆 于 2012-4-17 10:56 编辑
分离焦虑 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分离焦虑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患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原因解析:
1.环境的巨大变化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孩子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入园之初,见到陌生的面孔带来的不安全感、陌生的活动室环境变化,以及幼儿园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要求等这些环境变化都会给孩子带去焦虑感。
2.家庭的因素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焦虑的影响:
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当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分离焦虑就越发不可忽视了。很多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
妈妈对策:
1.从小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
2.妈妈和宝宝分离时,请告诉宝宝“妈妈是爱你的,不会不要你……” 回家后,拥抱宝宝“妈妈很想你……”
3.在亲子阅读时,请给宝宝对幼儿圆的正面和趣味的引导,帮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兴趣,例如:“小魔王曲奇也要上幼儿园了,你猜他是怎么去的呢?是乘坐巫婆的飞行毯去幼儿园,还是骑着狮子王去幼儿园?或者是踩着杂技车去幼儿园?”还可以在睡前讨论一下:“如果小曲奇是踩着杂技车去了幼儿园,还会有哪些事情发生呢?”一旦孩子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期待感,他同样也会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对幼儿园的排斥和抗拒心理,就被打破了。
4.诊断分离焦虑要在孩子3岁以上,治疗上要首先找出有关因素,并给予辅导和短期心理治疗。抗焦虑药只宜在严重时短期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