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92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219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67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5:0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1.酒后头痛——--蜂蜜水
  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2.酒后头晕——西红柿汁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3.酒后反胃、恶心--——新鲜葡萄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4.酒后全身发热——西瓜汁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5.酒后口气——柚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实验发现,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6.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芹菜汁
  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7.酒后烦躁——酸奶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8.酒后心悸、胸闷——香蕉
  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9.酒后厌食——橄榄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PS:解酒禁忌:酒后忌饮茶
  民间风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缺乏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紧缩,血压上升,反倒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佳不要喝浓茶。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妈币
3441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6468 
顶起,方法好多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219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67 
回复 香^香 的帖子

谢谢亲支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219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67 
顶上去,让大家都看到。。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3647  
宝宝生日
2009-01-11 
积分
3119 
收藏收藏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219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67 
自我感觉挺实用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解酒小偏方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