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487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高 二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妈币
4190  
宝宝生日
 
积分
273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6:4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在日本,没有丈夫在厨房做家务和给婴儿换尿布的习俗,就像没有产后的妻子一个人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的习惯一样,而是奶奶照顾婴儿,请人帮忙做家务。在产妇身体恢复以前,只管给孩子喂奶就可以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的家庭都变成了核心家庭,身体还没有复原的妻子必须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婴儿。作为父亲,对这种新情况,必须从丈夫的角度进行处理。

  家务及育儿,丈夫需要参与多数,一般由妻子的体力和婴儿的个性来决定。25岁以前的产妇比过30岁的产妇体力恢复得快;喜欢运动的产妇比不做运动的产妇有力气;睡一会就能恢复体力的产妇即使晚上醒来多次,也不会妨碍第2天的家务;可是平时睡眠不好,如果晚上起来,第2天身体的状况就会不佳的产妇,一边照顾婴儿,一边做家务的话,就会是相当重的负担了。还有晚上1次也不醒的婴儿和晚上醒多次,尿不湿多次的婴儿,虽说是都要抚养,对产妇来说,需要消耗的体力是无法相比的。附近同时分娩的夫人如何,丈夫的姐妹如何,不能作为榜样。就像每个人都有个性一样,每一对夫妇和他的婴儿也有与别的家庭不同的个性。能够提供与自己家庭相适应的劳动的只有小家庭中的父亲。咑哩咑哩家政提供成都月嫂服务的工作人员提醒您,时代要求父亲参加家务及育儿劳动,男性不参加这类事情,是源于旧时代的习俗。

  白天的工作会使父亲疲劳,不过,如果产妇是家庭主妇,只需要父亲1个月的帮助就会很快恢复体力,不会总需要父亲的帮忙。但是,在夫妻都工作的家庭,家务及育儿一直都会需要父亲的参与,这是夫妻都工作的小家庭的特殊情况。

  在产妇是家庭主妇的情况下,只有妻子体力恢复了,做家务及育儿时,很快就会不需要父亲帮忙了。日本的多数男性,对厨房及洗涤等家务,不如女性做得好,有的妻子,对丈夫的帮忙,反而感觉到是一种负担。

  24小时都在观察婴儿的妻子的观察力,比每天只观察2-3小时的丈夫的观察力当然要强得多。不过,即使是丈夫的帮忙很笨拙,妻子也应该高兴的接受。如果认为怕说自己照顾孩子失职,而不接受的话,丈夫以后就不会再协助了。

  过1个月之后,对婴儿的观察就不一样了,这时,父亲应该承认母亲的实力。有男性比女性优秀偏见的父亲,往往对婴儿的观察力很差。出差回来的父亲注意到婴儿的咳嗽,就会说应该马上去就医。而从半个月前就观察到婴儿嗓子“咝儿,咝儿”叫的母亲就不会惊慌。

Rank: 4

妈币
45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72 
拿给粑粑看

点评

guolina1982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8 10:09
jenney717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8-7 08:16
秋比特了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7-30 15:28
秋比特了  .中国传承国际助孕中心,提供试管代`孕,捐精捐卵,选男女,包成功,包出生,微信/电话:13068809555  发表于 2017-7-30 15:20

妈币
6071  
宝宝生日
2009-02-08 
积分
2186 

重庆通

恩恩,是的。育儿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就算是爸爸每天上班很累,也是尽量抽时间陪陪孩子。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2061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3922 
是的,上孕妈班的时候就该把老公带起,喊他多学点东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天使降临,粑粑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