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0 | 浏览: 182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251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20:4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火锅好吃,特别是冬天吃起热气腾腾、辣得满头大汗,简直不摆了,但是,冬天吃火锅也有讲究哦,无节制享火锅美味易患病。爱整火锅的JMM快来看看哦!   
       儿童、老年人的体质较弱,宜选择钙质含量较高的滋补浓汤类火锅;患有慢 性咽炎、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皮肤病、痔疮等疾病的市民不宜选择辣 味火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忌食海鲜类火锅;痛风、慢性胃炎患者应少 吃菌类火锅。此外,专家特别指出,火锅应当食之有度,不宜过量。同时 ,在吃火锅的过程中也要有所注意:

  一忌时间过长:吃火锅时间应控制在1个半小时以内,不要喝剩余的汤底。专家说,火锅汤底烧煮90分钟后,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增加,对健康十分不利 。长时间进食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腹痛、腹泻。

  二、忌吃得太烫:火锅浓汤的温度相当高,刚捞出的食物依旧有较高的温度,容 易破坏口腔黏膜,引发口腔溃疡等疾病。所以,刚取出锅的食物不宜马上送 入口中,应放在碗内稍凉一下再吃。

  三、忌口味过重:太辣、太麻的食物易刺激口腔、食管与胃肠道的黏膜而造成充 血和水肿,同时还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导致症状加重。另外,也要避免火锅 的口味过咸而给心肾带来较大负担。

  四、忌搭配啤酒:啤酒里所含的一氧化碳会加重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严重者会引 起咽喉炎、咽喉水肿等。且火锅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喝酒 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的排出,大大增加了痛风的发病几率。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经常吃火锅的人易出现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口唇干裂 、小便赤黄等上火症状。预防火锅上火要做到荤素搭配,多吃蔬菜。餐后30 至40分钟吃些水果,能起到一定的消火作用。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币
1138  
宝宝生日
2010-05-06 
积分
1616 
好东西,谢谢分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妈币
260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37 
谢谢,嗯,以后注意,呵呵很有用哦
灵儿

高 三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2855  
宝宝生日
2012-10-15 
积分
3718 
学习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2589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4621 
唉!没几个人这样吃的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妈币
2587  
宝宝生日
2007-04-03 
积分
4181 
知道是早就知道了,可是做起来比较有难度哦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妈币
1146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776 
哈哈,吃的时候就没注意这些了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108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422 
学习了,不过一到吃的时候就会搞忘这些了,呵呵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妈币
11720  
宝宝生日
2008-04-21 
积分
16713 
学习下

Rank: 4

妈币
6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07 

羊羊

四年级

Rank: 9Rank: 9Rank: 9

妈币
875  
宝宝生日
2011-01-03 
积分
404 
学习收藏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冬天吃火锅的禁忌哦,整火锅的JMM进来看哈!!!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