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73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

妈币
5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6:3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相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营养素
(macmnutrients),维生素及矿物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
每日需要量仅以斗g或mg计,因而被称为是“微量营养素”
(micronutrients)。但微量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
化剂。
     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微量营养素,必须从外界获取。
当各种因素使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长期不足时,就会产生各种
缺乏症状。目前,儿童蛋白质一能量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已
显著减少,但微量营养素缺乏仍然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并
且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峻。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钙
等的缺乏威胁着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乃至儿童的生存。世
界卫生组织(WHO)将微量营养素缺乏定义为“隐性饥饿”。
除严重微量营养素缺乏外,轻度或哑临床型的微量营养
素缺乏在儿童中更为普遍。亚临床型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对
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2岁以下婴幼儿以及青春期少年,可
能在尚未被感知之前,就已经对其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
免疫功能等形成不良影响,并为成年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埋
下隐患。我国儿童同样存在着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由于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儿童的微量营养素
缺乏具有不同的发病和流行病学特点。
      微最营养素在人体内含量低、分布广、种类繁多、功能各
异,各种微量营养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制约,难以
采用单一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判断人体内各种微量营养素
的营养状况,临床识别和诊断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相当困
难。加之营养知识更新滞后、商业炒作误导等因素,导致我
国当前在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中存在诸多误区。如,错
误地以检测血液中全微量元素浓度来诊断钙、铁、锌及其他
微量元素的缺乏,以食欲低下、烦躁、哭闹等非特异性临床表
现诊断锌、钙、维生素D缺乏等。
      鉴于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和长期健康的严
重不良影响,儿科医生和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各种
微量营养素的功能特点、食物来源、药理作用等,正确识别微
量营养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和各种高危因素,熟悉各种微量营
养素缺乏的临床特点,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测的辅助诊断价
值。在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防治中还必须特别强调预防
为主。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儿童得到适量、全面、均
衡的营养,必要时才辅以短时期的药物治疗。并避免过量
补充。
      为规范临床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中华儿科杂志》曾于1995年发表了《锌缺乏症的防治方案
(试行)》、《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试行)》,2008
年又重新修订了《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和《维
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对我国儿童微量营养素缺
乏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人群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正在
发生改变,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已成为我国儿童主要的营养
问题之一。近年来,有关微量营养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部分领域进展迅速,如维生素D研究。为帮助儿科医生和
儿童保健工作者更新知识,消除当前在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
防治中的误区,《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
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再次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就当前
我国儿童中常见的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锌的缺乏进
行讨论并制定本建议(2010年2月召开定稿会),希望有助
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防治工作。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婴儿出生15天后,就可以补充鱼肝油制剂--贝特令等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