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蜜蜂园 于 2010-10-28 10:25 编辑
我觉得现在的帮帮越来越少了哈~~很多都是老人了。。但到觉得黑心酸哈
哪里还忍心叫他们挑东西 “这几天在街上闲逛时注意到,重庆的“棒棒军”老龄化的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了。走在路上,迎面过来5个“棒棒”,有两三个都是花白头发的老人,看着他们瘦弱的身子,哪里还忍心叫他们挑东西呢……” 大渝网上,名为《山城“棒棒”,正在消失的职业?》的帖子中,发帖者“哆啦A猫”这样感叹道。 昨天,这名老家在甘肃、今年大学毕业后才到重庆工作的女孩说,上周末,她到朝天门拍“棒棒”的照片,发现这一趋势。在她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似乎不再愿做“棒棒”这样的纯体力活,而老人们因太多原由,只能继续用迟暮的汗水书写着“棒棒”生活。她说:“有一天,“棒棒”们都只剩了老人,那时,“棒棒军”会渐渐消失么?” 调查 头发花白 一起抢生意 昨天早上9:18,菜园坝火车站出站口。来自潼南的“棒棒”秦健贵头发花白。他拿着磨得油光水滑的竹棒,望着从站台走出来的乘客。 3名背着大包的旅客刚走出站,五六名“棒棒”一拥而上。 61岁的秦健贵站着没动。“我老了,没法和他们抢生意。”他轻轻地说。 事实上,那些比他迅捷的“棒棒”,也并不是毛头小伙。在抢生意的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花白头发的“棒棒”,奔跑、簇拥在一起。 旅客散去,6名“棒棒”围到记者身边。其中3名“棒棒”头发花白,都已五十开外;另3名拿出身份证,证明自己已不年轻:来自四川遂宁的曾继康47岁、来自广安的李明48岁,最年轻的李刚红来自潼南,38岁。 李刚红当“棒棒”3年。一名老“棒棒”开他的玩笑:“现在接班人少,你是我的接班人。”逗得另几名“棒棒”笑了起来。 5个室友 都回农村了 到上午10:30,秦健贵仍站在出站口等业务。 他说,青壮年时曾在建筑工地上打工。1997年,他觉得自己的年龄在工地干活儿有些吃不消了,便开始当“棒棒”。“那时候,转行当“棒棒”的人多。”秦健贵说,现在形势却发生了变化:他曾和5个“棒棒”租住在一起,2007年,那5名同伴分别回到了合川、潼南等地的农村。 在火车北站,来自涪陵李渡镇的“棒棒”陈正红说,5年来,新增的“棒棒”极少,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的看法得到王平华等10余名“棒棒”的附和。 在朝天门火车站,46岁的王传明当“棒棒”才半月。他说,无技术,年龄又大了,才选择当“棒棒”。没当“棒棒”前,他认为这个行业入行门槛低:只要砍根棒棒,扛在肩上就行了。但他干了10多天,就打算放弃:“当‘棒棒’辛苦,又挣不到啥钱”。 网友认为“棒棒”将消失 曾有媒体报道,重庆“棒棒”数量约为10万人,但这一数据没有出处,且不知是广义还是狭义。南坪某“棒棒”公寓,自称住着“棒棒”上千人,但记者采访得知大多“棒棒”其实是进城务工人员,真正靠一根“棒棒”维生人的,仅有10多人。昨天,市农委、市人保局均表示:未对“棒棒”的数量作过统计。 “棒棒”陈正红说,无论数量是多少,“棒棒”一天天在减少,“现在交通发达,要担东西的需求减少”。新一代农民工,多少有些知识、有点技能,即使上了年纪,谁会来做这行?大渝网上,众多网友也认为,“棒棒”这一职业会随着时间推移最终消失。
|